返回

第422章 技术产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422章 技术产业 (第3/3页)

客们纷纷满意称赞,马嘉柏也是松了一口气,此次方便面进军日本,说服多个百货公司允许他们入场,并推销。

    一旦被日本人接受,那么那些零售商就会疯狂的订货。

    当然,马嘉柏此次来日本,也是准备本地建厂,当然只是租用厂房,小规模的生产。

    目前来说,香港生产的成本更低。

    几天后,方便面经过日本媒体的大肆宣传,一下火了起来。

    订单像雪花一样,奔向康师傅方便面,这让很多管理层和职员都没有想到,事情居然如此的顺利。

    与此同时。

    在大阪府池田市的一个房子里,安藤百福看见方便面已经诞生,并已经注册了专利,一下子站立起来。

    在去年,他也想到这个创意。

    当时,他的信用合作社倒闭,承担无限责任的理事长的安藤被迫卖掉自己的事业偿还负债,只剩下了位于大阪府池田市的自己家。

    他正准备进行研究,而香港已经在三个月前便已经开始销售。

    “既然已经被人抢先一步,那我就做日本第一家方便面品牌,至于专利,我不信可以难住所有的人。”

    安藤百福想到如此,当即决定模仿‘康师傅’方便面,哪怕是因此触犯专利。

    毕竟他现在已经处于一种破产的状态,什么办法都要去尝试。

    在日本人想着绕开专利,自行生产方便面的同时,长江工业集团旗下的美的电器,已经开始装配收音机,并以‘美的’牌在港销售。

    当然美的电器的收音机,元器件主要采购于日本,技术含量不高。

    而且美的牌的收音机,主要在港销售,以及销往东南亚,每个月的产品仅1000多部。而生产车间,更是只有1000多平方尺,每个工人一天可以组装几十台,规模可谓算很小。

    但这却是一个好的开始,香港电子产业因此而诞生。

    陈光良也明白,哪怕是‘粗浅的电子工业’,前世1975年,香港电子产品出口总值为27.57亿港元;1978年则增加了一倍多,为64.64亿港元;1981年,又比1978年增长一倍左右。

    如此的话,只要他一边顺应历史潮流,一边沉淀技术,将来香港也能成为高科技产业地区。

    “老板,日本索尼表示,如果我们放弃生产美的牌收音机,他们愿意请我们代工索尼收音机,每个月至少4000部。”

    当陈光良来到美的电器考察时,其负责人汇报了一个让人错愕的消息。

    陈光良当即就说道:“不可能放弃美的牌收音机,我们长江工业集团是缺他拿三瓜两枣的么?”

    负责人笑道:“我已经拒绝了。毕竟美的牌收音机是香港电子产业的开端,我们岂会自断手足。更何况索尼之所以想在香港代工,是因为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对日本半导体发起限制,他们想在英联邦地区生产,以此来规避。”

    陈光良满意的说道:“拒绝的对。走,带我看看我们的生产车间。”

    “是,请”

    美的牌并不只是生产收音机,还生产电风扇,但确实是刚刚起步。

    看到美的牌的电风扇,陈光良就想起当初在沪市时,华夏电风扇品牌遭到美国品牌的打压和竞争,依旧保持着民族品牌的自尊心,当时比美国品牌更有市场。

    当时那种情况下,华人尚且能,如今条件不知道好了多少,他一下子对美的电器自信起来。

    “这两件产品,我们也算打开了市场。接下来,我准备让你们研发和生产电话机,你们有没有信心?”

    “有信心。我们长江工业集团不缺乏技术和创造力,美的电器也要如此。”

    众人纷纷信心十足的回答。

    事实上,前世香港电话机应该是六十年代末和七十年代初起来的。

    在美的电器布局一番后,陈光良满意的离开。

    他一边推动香港理工学院的成立,一边投资技术产业,积累的技术和经验,总有一天会得到大额的回报。

    再不济,将来也有内地的市场供大展拳脚呢。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