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善恶有报,奸雄遭厉鬼索命 (第3/3页)
恒入宫,命其绘制建始殿图样。
张恒领命,不日呈上图纸,画的是九间大殿。
前后廊庑相连,楼阁巍峨。
飞檐斗拱,极尽壮丽。
曹操览图大喜,道:
“此图甚合孤意,然如此大殿,需巨木为梁。”
“恐蜀地无此良材。”
张衡躬身道:
“离城三十里,有一深潭,名‘跃龙潭’。”
“潭畔有一祠,名‘跃龙祠’。”
“祠旁有一株千年古树,高十余丈,粗可数围,正是栋梁之材。”
曹操闻言,当即下令:
“速遣工匠伐之!”
命令一下,众工匠即刻动身。
然不久便回报说:
“此树坚硬如铁,斧锯不入。”
“砍之则铮然有声,竟不能伤其分毫!”
曹操不信,亲率数百骑前往察看。
至跃龙祠前,果见一株巨梨树,挺拔参天。
枝叶繁茂如华盖,直插云霄。
树干粗壮,纹理如龙鳞盘绕,隐隐有灵异之气。
曹操凝视良久,下令道:
“孤素来不信鬼神妖邪,速速与我伐之!”
话音未落,忽有数名乡老奔出,跪地泣谏道:
“魏王不可!”
“此树乃神木,数百年来庇佑此地,伐之必招天谴!”
曹操闻言大怒,厉声叱道:
“孤纵横天下四十余载。”
“上至天子,下至黎民,无不畏服。”
“区区一树,也敢比拟刘备,违逆孤意乎?”
言罢,拔出佩剑,亲自挥砍。
剑锋触及树干,竟发出金铁交鸣之声,铮然震耳。
更骇人的是,树皮裂处,竟渗出殷红鲜血,溅满曹操衣袍。
曹操见之大骇,忙问身边人说道:
“公等见大树流血否?”
众人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说没看到什么血。
曹操愕然,擦了擦身上的血迹,又以手示众人:
“如此淋淋鲜血,公等视而不见?”
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再次摇了摇头。
“大王手掌完好无损,吾等实未见着鲜血。”
曹操心中更加惊疑不定,暗思,莫非鬼神与吾相通?
乃掷剑于地,翻身上马,急返宫中。
当夜二更,曹操睡卧不安。
独坐殿中,倚案假寐。
忽觉阴风骤起,烛火尽灭,殿门无风自开。
一黑影飘然而入,披发仗剑,身着皂衣,面目狰狞。
直指曹操喝道:
“吾乃梨树之神!汝妄造建始殿,心怀篡逆。”
“竟敢伐吾神木!今汝阳寿将尽,吾特来取汝性命!”
曹操大骇,急呼:
“武士何在?”
然殿外寂然无声,竟无一人应答。
皂衣人挥剑便砍,曹操仓皇闪避。
大叫一声,猛然惊醒。
只觉头痛欲裂,几欲昏厥。
自此,曹操病势沉重。
遍召名医诊治,皆束手无策。
魏王府内,烛火摇曳。
曹操卧于榻上,额上青筋暴起,面色铁青。
他一手按着太阳穴,一手紧握床榻边缘,指节发白。
“痛煞我也!”
一声怒吼,吓得侍立两侧的宫女瑟瑟发抖,手中药碗几乎端不稳。
“大王息怒。”
医官令跪在榻前,额上渗出细密汗珠。
“臣等已用尽良方,奈何此症怪异,非药石可医……”
“废物!”
曹操猛地将枕边玉如意掷出,砸在那医官肩上。
“孤养你们何用?连个头痛都治不好!”
正在此时,殿外传来急促脚步声。
议郎赵俨疾步入内,见殿内狼藉,先是一怔,随即行礼道:
“大王,臣有要事启奏。”
曹操勉强睁开布满血丝的眼睛:
“讲。”
赵俨深吸一口气:
“大王可知神医董奉否?”
“董奉?”
曹操眉头微皱,“可是与张机、华佗齐名的建安三神医?”
“正是。”
赵俨眼中闪过一丝希望,接着说道:
“此人原在交州行医,近日听闻其游历至益州。”
“悬壶济世,药到病除。”
“更奇者,他治病不取分文,只求痊愈者栽杏五株。”
“今夏杏熟,他便在树下建仓储杏,以杏易谷,赈济贫民。”
“百姓皆称‘杏林春暖’,其医术医德,世所罕有。”
“绝对是扁鹊,仓公在时!”
曹操听罢,眼中精光一闪,忙问道
“此人现在何处?”
“据探子报,董奉现居南昌,距此不过三日路程。”
曹操乃强忍头痛,撑起身子,道:
“好,速遣快马,星夜请来!”
“喏!”
赵俨躬身领命。
三日后,一青衣道人随侍卫入府。
此人约莫五十岁左右,面容清癯,双目炯炯有神。
背负药囊,步履轻盈如踏青云。
正是神医董奉。
“山野之人董奉,拜见魏王。”
董奉拱手行礼,声音清朗。
曹操斜倚榻上,细细打量来人:
“久闻先生大名。”
“孤这头痛之症,众医皆束手无策,不知先生可有良方?”
董奉不答,径自上前:
“请大王伸手。”
把脉片刻,董奉眉头渐锁。
又观曹操面色、舌苔,最后轻叹一声:
“大王之疾,不在腠理,不在血脉,而在心神。”
“哦?”曹操眯起眼睛,“此话怎讲?”
董奉直视曹操,目光如炬:
“大王近日可曾夜寐不安?可曾梦见什么异象?”
曹操面色微变。
原来他连日噩梦缠身,每每闭眼便见无数血面冤魂索命。
有吕伯奢一家,有徐州百姓,更有新近郪县被屠的妇孺。
这些梦境如附骨之疽,令他寝食难安。
“先生如何知晓?”曹操声音低沉。
“大王眉间黑气缠绕,印堂发暗,此乃心神受扰之兆。”
董奉直言不讳,“此非是寻常疾病。”
“实乃杀业太重,魔障缠身。”
“中了幻术,因而产生幻觉了。”
殿内霎时寂静。
众侍卫、医官皆屏息垂首,不敢抬眼。
曹操面色阴晴不定,半晌方道:
“依先生之见,此病当如何医治?”
董奉坦然说道:
“……解铃还须系铃人。”
“大王今后若能多行善事,造福百姓,自然邪祟不侵。”
“如今天下纷乱已久,黎民涂炭。”
“刘玄德三兴汉室,民心所向。”
“大王何不举蜀地之众归降朝廷?”
“如此一来,蜀地百姓与中原百姓皆可免于战祸。”
“大王亦可卸下重担,安心调养。”
“行善积德,日后必能福寿绵长。”
此言一出,满殿哗然。
赵俨面色煞白,急向董奉使眼色,却见道人神色自若,毫无惧色。
曹操猛地坐直身体,眼中寒光迸射:
“先生让孤赎罪?孤有何罪?”
董奉不退反进,声音清越如钟:
“大王当年自中牟县逃难时,屠戮吕伯奢一家九口。”
“征讨徐州,杀得鸡犬不余,泗水为之不流。”
“近日又因疑郪县百姓从贼,竟将一县无辜尽数屠戮,筑做京观。”
“此非罪过,何为罪过?”
“大胆!”
曹操拍案而起,头痛似乎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滔天怒火。
“孤这是为天下计,不得已而为之!”
“岂不闻,宁我负人,毋人负我?”
“尔一介草民,安敢妄议朝政!”
除李翊外,还没有第二个敢当着曹操的面阴阳怪气他的人。
李翊有势力,有靠山,曹操只能选择忍着。
可董奉算什么东西?
一介山野草民,也敢出言讥讽我?
一般人面对曹操的暴怒,大多会吓得腿软。
毕竟他的刀从来不分男女老幼。
可董奉此刻却显得很平静,只是无奈地叹息说道:
“……唉。”
“山人我虽有千般良药,能治百病,可唯独治不了业障。”
“大王若还想要活命,唯有回头是岸。”
曹操怒极反笑:
“好!好个‘神医’!”
“分明是刘备派来的奸细,欲乱我军心!来人!”
殿外甲士闻声而入。
“将此狂徒押入大牢,严加审讯!”
曹操厉声喝道。
董奉被甲士押住双臂,却神色从容,临行前回头道:
“大王,病入膏肓而不自知,虽扁鹊再世亦难救矣。”
“拖下去!!!”
曹操嘶声暴喝,额头青筋暴起。
待董奉被押走,曹操突然踉跄一步,扶住案几。
头痛如潮水般袭来,比先前更甚十倍。
他眼前一黑,恍惚间又见无数血手自地底伸出,要将他拖入无底深渊。
“大王!”
赵俨急忙上前搀扶。
曹操一把推开他,咬牙切齿:
“查!给孤彻查这董奉来历!”
“若他当真是刘备遣来的细作……孤要他生不如死!”
言讫,再次昏厥倒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