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50章 孙权:合肥,孤来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50章 孙权:合肥,孤来了! (第1/3页)

    相府书房,檀香袅袅。

    李翊坐于案前,手中捧着一卷竹简,目光却落在站在堂下的李严身上。

    李严不卑不亢,神色坦然,似乎早已预料到今日的对话。

    “足下费了这么大功夫来见我,说出你的诉求罢。”

    李翊缓缓开口,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李严深深一揖,随即抬头,目光坚定:

    “回相爷,下官听闻马超将军为朝廷收复了凉州三郡,朝廷却迟迟没有委派凉州刺史。”

    “李某不才,愿毛遂自荐,担此重任!”

    李翊放下竹简,眉头微挑,手指轻轻敲击案几,似在思索。

    “你倒是坦诚。”

    李翊淡淡道,“不过,凉州刺史一职,非同小可,朝廷自有考量。”

    “你凭什么觉得,自己可以胜任?”

    李严早有准备,当即答道:

    “凉州地处偏僻,朝中大臣多不愿赴任。”

    “而愿意去的,大多只是权贵子弟,欲借此镀金,日后回京高升。”

    “然而,凉州乃边陲重地,羌胡杂居,稍有不慎,便会再生动乱。”

    “朝廷需要的,不是一个只会夸夸其谈的庸才。”

    “而是一个能治理一方、调和蛮汉关系的人。”

    言外之意,竟是将京中大员都给踩了一脚。

    所谓“难可狎,李鳞甲”,李严这个人不仅有城府,而且是一个极度渴望“进步”的人。

    诸葛亮在世时,他便三番五次提出要求开府。

    甚至要求划分出五个郡出来作为巴州,让他担任巴州刺史。

    当然,以上无礼要求都被诸葛亮拒绝了。

    念及此,李翊便出言敲打他道:

    “你胆子倒是不小,竟敢非议朝中大员。”

    “这人事调动的事儿,轮得到你一外州官员说三道四?”

    面对李翊的责备,李严心中一跳,但却观察到李翊并未大发雷霆。

    倘若其果真不悦,又岂能容忍自己在此造次?

    于是,李严坚持己见,鼓起勇气继续说道:

    “非是严妄议朝中大员,实在是为大汉江山社稷着想。”

    李翊微微颔首,眼中浮现一丝赞许,但语气依旧淡然:

    “那这个人就是你吗?”

    李严不慌不忙,拱手道:

    “下官虽不敢自比相爷,但自问胜过朝中许多纸上谈兵之辈。”

    李翊轻笑一声,似是被他的自信逗乐,随即从案上抽出一份文书,翻开道:

    “本相看过你的履历,当年江陵保卫战,你确实立下不少汗马功劳。”

    “凉州……确实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局面的人。”

    李翊沉思片刻,终于缓缓点头:

    “好,本相给你这个机会。”

    “不过,凉州局势复杂,你若上任,需谨记三点——”

    “第一,不可激化羌汉矛盾。”

    “第二,不可贪墨军饷。”

    “第三,若有异动,必须第一时间上报朝廷。”

    李严毕竟是历史上能同时得到刘备与诸葛亮的认可,并成为刘备唯二托孤大臣的人。

    能力手段肯定是不俗的。

    其最出色的就是内政才能,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蜀汉诸葛亮下的第一人。

    此外,李严还是一个基建狂魔。

    比如诸葛亮北伐时,李严总归永安,在此修筑大城。

    造了苍龙门、白虎门。

    此外,还在犍为郡凿通天社山,连通车道,省桥梁三津。

    犍为郡的吏民大为高兴,

    李严又建筑府寺,城观壮丽,为一州胜宇。

    所以《三国志》游戏里面李严有着“筑城”的特性。

    当然,李严喜欢搞建设,跟他自己虚荣心强也离不开关系。

    很多时候盖大房舍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的一己私欲。

    可饶是如此,直到刘备死前,他都对李严印象非常不错。

    主要李严做对了三件事,

    第一件事,就是李严当地方官的时候,政绩非常突出,深受刘备喜爱。

    刘备其实一直非常喜欢,地方政绩卓越的官员。

    最讨厌的就是地方官员不作为。

    第二件事,越巂郡夷帅高定叛乱,李严前去平叛成功。

    这件事还有一个前提,就是刘备曾经派马谡去那里当太守。

    其实也是想要培养一下马谡,磨炼一下这个年轻小伙子的心性。

    但是马谡觉得那个地方太偏僻了,去那里等于白白浪费自己的青春。

    就一直拖着不去。

    正是这件事,让刘备对马谡极其失望。

    认为这个年轻人没有担当,没有责任感,

    所以才会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

    反观李严呢?

    同样是西南偏僻州郡,刘备委任李严为犍为太守,李严说去就去。

    没有说去了这里便觉得永无出头之日了。

    从这里也能看出,李严政治经验比马谡老道太多了。

    你说你跟领导对着干干啥?

    领导吩咐你去你就去呗,难道还真怕领导把你给忘了?

    你说你赖着不去,让领导怎么想?

    是我的话不好使吗?

    这便要提到李严做对的第三件事了。

    那就是他是地方官员中,最先察觉到刘备在成为汉中王之后,离帝位只差一步了。

    这时候,你作为地方官员,怎么能够不献祥瑞呢?

    祥瑞之相,就是为当权者营造合法性,证明当权者的神圣与天命所归。

    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和信任。

    所以李严便成了第一个向成都献祥瑞的地方官员。

    结果刘备一看,

    哟,这小伙子不仅地方政绩突出,还这么懂事儿。

    于是没过多久,李严就被调回中央,并担任尚书令了。

    李严深深一拜:

    “下官谨记相爷教诲,必不负朝廷所托!”

    李翊挥了挥手,示意他可以退下了。

    这时,甄宓自屏风后转出,道:

    “相爷好大的手笔,此次竟是直接给出了凉州刺史之位。”

    李翊道,“总要有人上任的,李严是一个可造之材,去凉州历练历练也无妨。”

    甄宓扑哧笑道:

    “怎恐苦了门外排着数里欲要送礼的人了。”

    李翊便道:

    “我又不曾求着他们送礼,让他们候着吧。”

    也许有人好奇,李严来回折腾一番。

    把众人的礼都收了,自己赚得盆满锅满,还成功得到了凉州刺史的位置。

    那门外送礼的人能乐意吗?

    他们当然不乐意。

    可关键他们也怨不着谁。

    毕竟是他们主动给李严这个黑中介去送礼的。

    你去找李翊?

    我连门儿都没让你进,你们哪位啊就来找我事儿?

    你去找李严?

    人家准备去凉州赴任去了,手上有好几万军队呢,你来找啊。

    所以众人只能吃了这个哑巴亏。

    夜色深沉,洛阳皇城笼罩在一片静谧之中。

    戍卫的羽林郎执戟而立,见首相李翊踏着月色而来,纷纷行礼让道。

    “相爷,陛下已在内殿等候。”

    中常侍弯腰引路,宫灯在廊下投下摇曳的影子。

    内殿中,刘备正披衣阅卷,闻脚步声抬头,见是李翊,笑道:

    子玉深夜入宫,必有要事。”

    李翊躬身行礼:

    “扰陛下清修,臣之罪也。”

    “然凉州刺史一事,臣已有人选荐上,不敢耽搁。”

    刘备搁下竹简,示意赐座,询问是谁。

    李翊便向刘备举荐了李严。

    李严?

    刘备捋着颔下胡须:

    “朕亦闻此子在荆州政绩,勤勉务实。”

    “然凉州苦寒,非洛阳、荆州繁华可比,彼当真愿往?”

    李翊捻须轻笑:

    “陛下明鉴,此子野心勃勃,正欲借凉州建功。”

    “臣观其志,非止于一州刺史耳。”

    “哦?”

    刘备眼中精光一闪,复又敛去,“年少气盛,未必是坏事。”

    “凉州虽僻,乃边陲重镇,马超新定三郡,正需能臣镇抚。”

    李翊俯首:

    “陛下圣断。”

    “臣观李严,善调和诸族,又通兵事,当可胜任。”

    凉州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调节氐人、羌人与汉人之间的矛盾。

    既然历史上的李严能够调节好西南诸戎的矛盾,那凉州羌、氐矛盾应该也能调节。

    出得宫门,东方已现鱼肚白。

    李翊仰首望天,忽闻身后中常侍低语:

    “相爷,李严正在宫外候着。”

    李翊嘴角微扬:

    “告诉他,早朝后到相府领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