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皇宫之内 (第2/3页)
年期间,他战功赫赫,深得人心,不仅在朝堂上与人为善,且在地方上有大量拥趸。可河间王提出的这些要求,拔高自己地位也就算了,却几乎要将司马乂一党一网打尽!这怎么得了!
须知无论是司马乂讨伐司马伦,还是诛杀司马冏,都不过是诛灭首恶罢了,对于其从党,还是以招抚为主,这才勉强维持了整个朝廷的稳定。可即使如此,依旧在江南地区逼出了复汉军。而若是按照司马颙这个做法,岂不是要逼反整个中原吗?
若真是这样,司马颙不能保证社稷的长治久安,反而要令天下分崩离析。那谁应允他这些条件,谁就是助纣为虐的罪人啊!一旦将来司马颙垮台,谁能保证自己不被清算呢?这么说来,同不同意这些条件,也不过是早死晚死的区别罢了。
众人虑及于此,便多不敢应允。尤其是司徒王戎,他在参会之初,就半闭着眼睛,做出一副迷迷糊糊的样子,似乎没有睡醒似的。等郅辅将条件念完,想要征询他的意见时。这位仅存的竹林七贤就开始摇头晃脑,支支吾吾了半天,然后说:“你们说的什么呀?我怎么听不明白呢?”
于是有人就把这些条件写在纸上,让老人自己看。结果王戎眯着眼睛,装模作样地上下打量,还是说:“呀,人老了,眼睛也花了,看不清啊!”
也不等旁人议论,他跟着又说:“唉,我信得过司空,这种事情,还是你们这些后来人定吧!”
于是大家只好将目光投向东海王,希望这位宗室领袖能做个表率。
司马越自然也不敢应允,他能有如今的地位,自然少不了司马乂的提携。若是这么答应,肯定就会被天下人骂忘恩负义,更别说,这里面还有涉及到废除皇后、得罪张轨的问题了。
他当即便与郅辅讲起大道理来:“朝廷行政,事关天地,要讲究应天心而顺民意,非如此不能长治久安。同理,陟罚臧否,同样也要遵循国家的法度,而不是滥用刑罚,无罪而诛。”
郅辅却没有耐心听这些,直接抽出刀来,当众逼问司马越道:“这里面到底是哪些是无罪而诛?你要去和我们元帅讲讲吗?”
司马越哪里敢再谈,连忙躬身道:“只是商榷而已,商榷,将军何必如此?给我们一点时间,一定给张元帅一个满意的答复。”
在张方看来,如今他大获全胜,最不缺的就是时间。于是在得到郅辅的通报后,他大手一挥,便同意了此情,要司马越在五日内给出一个回复。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不通人情,一口气开出的这么多条件,主要是为了在朝廷中立威。故而第二次派人给皇宫中传话,他就暗示司马越等人说,有部分条件是可以让步的。如此一个欲扬先抑,那至少大部分条件都可以得到满足。
事实也确实如此,在得知张方愿意让步之后,司马越等人长松了一口气。在和郅辅再次商议之后,他们取消了罢黜皇后、鞭尸羊玄之、免职张轨等部分得罪人的条款,至于张方原本要求的封官许愿,外加迁民废立之事,基本全部得到了通过。
只是当司马越准备敲定新条款,再与张方决议的时候,其幕僚潘滔建议说:“眼下的谈判,事关天子社稷,若是自己决断,将来必定会为世人诟病。还是要先问过天子与皇后的意见,等他们同意以后,再交予张方。如若不然,天下人仍会说司空目无君上啊!”
司马越闻言,如梦初醒,连连称是,于是令裴盾把这些条款润色了一番,写成表文去面见皇后,询问羊献容的意见。
自从西垒之战的第二日开始,羊献容便一直待在含章殿内。在西垒战败之前,她一直忐忑不安,难以入眠。但当亲眼目睹洛阳大火之后,她反倒有些镇静了。这次司马越来访,她捏着表文问道:“司空怎么看这些东西?”
皇后的神情有些过于镇静了,这反倒令司马越有些不安,他斟酌说:“总是臣等无能,竟遇到这等祸事,眼下张方大军在外,城中又没有多少粮秣,确实走投无路了。”
言下之意,就是她只能应允。但为了表现自己的一片赤胆忠心,司马越随即又道:“但请殿下放心,臣等已拼死力争,若张方还要更进一步,废黜殿下的皇后之位,大不了臣等玉石俱焚便是。”
这等漂亮话,以羊献容之聪慧,又如何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