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九章 如履薄冰 (第2/3页)
顾虑。想要取胜,难度实在是太大了。”
“况且,不可胜在己,可胜在敌。张方的风格,就好像是一条油滑的泥鳅,他并非那种铤而走险的将领。到目前为止,不是有九分把握的战事,他绝不会打。一旦形势不对,他就会逃之夭夭,保存实力。”
“如此一来,即使我军倾力攻垒,取得一定的优势,张方极可能便会主动撤走。可要不了多久,他又会再卷土重来,他若再用别的手段缠住朝廷,那就得不偿失了。”
面对这样的战局,这样的对手,刘羡自己又并非全军统帅,即使是他,也拿不出任何能够取胜的办法了。
听闻此语,司马越面露苦色,就好像末日即将降临般盯着洛阳地图,良久之后,抬首问道:“这么说来,那朝廷岂不是走投无路,该朝西军投降了?”
刘羡徐徐道:“还有一个法子,虽不能破敌,但大概能逃出生天。”
“哦?太尉快说!”东海王眼前一亮,连连催促道。
刘羡道:“张方虽烧断了河桥,但眼下天寒地冻,江河都开始结冰。按照过往的经验,最多一个月,大河便会封冻。朝廷可趁此机会,抓紧时间,突然北上,先过邙山,再过大河,然后东行绕过成皋,抓紧时间进入荥阳。到那时,只要令许昌留台前来接应,自然就脱离危险了。”
这是刘羡苦思冥想,得出来的结论。司马乂一着不慎,中了张方的设计,眼下想继续占据洛阳,事实上已不可能。若是还像两月之前,只掌控有京畿左右,那真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了。但如今有中原之地作为后方,洛阳虽然重要,但只要有天子在,丢了也就丢了吧。
而且这也有利于刘羡自己的计划:朝廷离开洛阳后,张方的威胁愈发可怕。只要自己能拿到天子诏书,他大可以奉诏平叛为名,趁乱从朝廷离开,自河内前往河东,到那时,他的一切行为都名正言顺,更加无人可以指责。
司马越自是不知道刘羡的想法,他听完刘羡的计划后,一个劲地点着头,连连说:“好,不愧是太尉,就该这么干!”
说罢就起身,到帐前呼唤从奴备车。刘羡问他要到哪里去,他说:“我要立刻去找骠骑,再召开军议,张方这个灾星,这段日子让诸公寝食难安呐!”他掀帐而去,伴随着一阵滚滚车轮声,很快便消失了。
等他走后,刘羡又盯着地图看了一会儿,思考司马范那边进度如何了。因为张方再度逼近,这段时日朝廷天天军议,司马范身为散骑常侍,有许多接近羊献容的机会,应该很快就会有一个结果了。
而在拿到诏书之后,自己就应该做一些后续的准备了。首先要考虑的是,该带哪些人离开?眼下张方异军突起,使得刘羡意识到,若要在关西立足,恐怕将要进行一场前所未有的苦战。而自己手下能有多少可调用的力量呢?手上的这万余骑士并不一定会始终听命于自己,只依靠河东的遗民,还有何攀等人,恐怕也很难是征西军司的对手。
若是能多联系一些朋友,一同西行,那无疑会使这个过程轻松许多。
这么想的时候,刘羡脑海中第一个浮现出祖逖的名字。结识的人之中,只有祖逖多次救自己性命,若是要一同创业,那怎能少得了他呢?只是认识这么多年,刘羡也知道,祖逖有心独立,恐不愿寄人篱下。但试试也无妨,毕竟认识的朋友里,祖逖算是唯一一个绝不会出卖自己的人了。
刘羡又开始思考别的人选,只是事关重大,要考虑的因素很多,一时思绪万端,名单还没有敲定下来。到了半夜时分,他朦朦胧胧困乏至极,就和衣靠在榻上打盹。也不知过了几个时辰,突然间帐前又响起人声,一下令他惊醒过来。
原来是司马越回来了,不过和离开时的兴奋相比,回来时,他的神色极为沮丧,紧接着对刘羡哀叹道:“骠骑听不进我的话,他叱责我说:'未战就先丧胆吗?'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