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7章 屯兵西征! (第3/3页)
程。枣祗也因此被提升为陈留太守。
不久枣祗就因病去世。事隔多年,曹操对枣祗还念念不忘,追封枣祗为列侯,追赠他为陈留太守,并让他的儿子枣处中袭其侯位,并祭祀枣祗。
枣祗注重农桑,对农业生产很有研究。他任东阿县令期间,正值东汉末期。由于董卓之乱和连年不断的军阀混战,人民流离失所,大片肥沃的土地被废弃荒芜,农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景。有的军队因没有粮食而散了伙。枣祗在这种混乱异常的情况下,潜心发展农桑,使得东阿家家植桑养蚕,户户粮食满仓。兴平元年(194年),曹操失去兖州,无立足之地,因得到枣祗和东阿军民的接济与支持,才转危为安。 [17]建安元年(196年),曹操击败了颍川汝南的黄巾军,夺得了一大批耕牛、农具和劳动力。枣祗就建议曹操利用这些农具,在许昌一带开垦土地,实行屯田,以解决粮食问题。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并任命他为屯田都尉,全权负责屯田事宜。
建安元年(196年),曹操迁都许昌后。便着手发展生产,推行一种新生产方式——“计牛输谷”。规定官府把耕牛租给佃农使用,佃农便以租的耕牛多少,交纳谷粮(或赋役)。这在东汉时期,虽然也是一项可行的办法,但不能尽快收到较大的效果。东阿县令枣祗看出了这一问题,便向曹操提出了实行屯田的建议。枣祗的屯田制方案一提出,便遭到许多人的反对,反对声最大的是军祭酒侯声。他认为屯田制不足取,于官于民都无利。实行屯田是和朝廷唱对台戏,是异想天开。曹操在屯田问题上犹豫不决。枣祗到处游说,宣传屯田制的主张。曹操权其利弊,终于采纳了枣祗的建议,并把枣祗由东阿县令提拔为屯田都尉,还配备了懂作农业生产的韩浩做他的助手,具体做这项工作。曹操下令,所属郡县,都要配备一些值农业生产的官员,广泛实行屯田。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