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418章 儒经,亿万天下尽舜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418章 儒经,亿万天下尽舜尧 (第1/3页)

    帐外电闪雷鸣,暴雨倾盆,帐内赵倜精气神合一,仿佛和天地融为一体,缓缓向下落笔。

    他并非一时起意要作儒道之经,实在思忖良久时间,却未及念得该从何处着手才更契符人间之道。

    但刚刚想起此世之虚假,但人事却真切,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真焉,假焉?心中激荡有感,便觉水到渠成,冥冥之中的机会出现,可以下笔著书了。

    儒经阐述儒道,而儒道即人道,儒道以人为根本,探讨人世之道理,即为人世上秩序兴旺伦理得智昌盛安平大事,此乃为宗旨,二者本质合一。

    儒道以人为核心,人即是仁,将仁关爱、推己及人,此视为人道的根本,也是儒家大道的灵魂。

    昔时孔丘提出仁者爱人,认为践行仁就是对人道的最高遵循。

    与道家追求天道超越世俗,佛家追求超脱意图涅槃不同,儒道思想聚于现实的人伦日用,主张通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路径,在人世间实现人道的理想,这也正是儒道的实践方向。

    其中前四条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是“修身”的基础和内在功夫,后三条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修身”的外在延伸和实践目标。

    儒道之核心逻辑是“自内而外”“由己及人”,强调个人道德修养,此乃是实现圣世,实现人道昌盛的根本前提。

    赵倜笔锋一点点落下,在这儒经的第一页上,仿佛凝结了周身所有元气,此刻人世间的所有钟灵毓秀,他这一生的所有抱负,所有收获,所有理想,所有奋斗,所有力量,所有的奋发与图强。

    笔尖闪烁起无尽的,无法形容的,无形无色无状,却又叫人心中能够感受,既含圣意,又承王道,却又无为而安的柔和光辉。

    这一刻,恍惚天地有知,宇宙有感,那未可度的无尽虚空,陆地海上的无尽人口,无数之人,霎那之间,全都心中有感,全都不自主,下意识地,朝着大宋之北,燕云之地,幽州这里望来。

    无论在做任何事的,在读书的,在施政的,在做工的,在农耕的,谈论的,争斗的,敌对的,在战争的,在欢笑的,在哭泣的,全都望向这里,全都心中升起了同一个感觉,同一个想法,圣人出世了。

    日出东方,圣人出世。

    此时,大宋京东西路一座大山之中,地上青气腾起,五彩光芒涌动,瞬间便化成一副奇异骨骼形状,再瞬间凝出角鳞甲体,然后仰头喷出白雾之气,发出一声似龙长吟,竟然一只威武麒麟问世。

    这麒麟吟过之后,腾云而起,直向幽州之地飞翔而去。

    春秋之时,鲁哀公十四年,有人在鲁国西部捕获一只麒麟,麒麟被捕后便即死去。

    孔子听闻此事,掩面而泣,感慨道:“麟也!胡为乎来哉!麟也!吾道穷矣!”

    “麒麟啊!你为什么要来呢!麒麟啊!我的理想和主张已经走到尽头了!”

    麟出而死,吾道穷矣。

    因为吾,没有足够的力量阐明大道,庇护于你。

    儒家之中,麒麟乃为仁兽,是祥瑞的象征,只有圣君在位、天下太平之时才会出现。

    而当时周室衰微、礼崩乐坏,天下大乱,并非太平盛世,麒麟此时出现遭捕获致死,是反常且不祥的征兆。

    孔丘之意识,自己毕生追求的“克己复礼”“推行仁政”的理想,即“吾之道”,在现实中已彻底无法实现,故才发出“吾道穷矣”的悲叹。

    此后不久,孔丘停止修订《春秋》,再过不多时,便即去世。

    “麟出而死,吾道穷矣”是孔丘对自身大道理想破灭的沉痛哀叹,是对儒道的重要打击。

    自此,仿若伪佛,佛所言之末法之年,天魔篡佛一般,伪儒出世,与真正儒道争夺儒家之名。

    真儒道明明灭灭,漂漂泊泊,延续至如今,世上已然真假难辨,是非混淆,道理不明,盛衰晦暗。

    而眼前,赵倜著儒经,落人道之笔,开篇天地生变,世人心中皆是有感,麒麟再度出世,人道光辉仿若日出晨曦,绽放起无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