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38章:与南洋商人合作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38章:与南洋商人合作 (第3/3页)

表示长期加入。其他港口也传回请求加入的信函。

    顾清霜同时传来情报:两个未加入联盟的小港正在尝试设立“非盟票兑换所”,并用低价吸引商人跳槽。但联盟价格标签与兑换透明机制迅速设立防线,说明加入联盟才能享收益和信用。部分商人前来翻阅合同、签署意向。

    叶长歌见状,决定宽容部署:“让他们试探,但不破坏。我们只承诺联盟里限制不严,但对外则采取最低价保护机制。谁想继续独立,请自备护航。”

    岭南商盟继续拓展本地生产:香杉木制品加工业与珊瑚手饰工坊整合生产线,每件商品均统一挂牌——“岭南联合商盟出品”标识。同时,南洋工匠与岭南匠人联合制作新风格产品,成为中原卖场热门物件。

    这一制造链一方面扩展供应,另一方面绑定商圈,增加“货物归属性”。长期合同中加入“独家供货协议”,使很多港主怕失去合同而转入联盟体系。设计招牌、工艺样式类合同也接连签订,联盟体系的可信度进一步加固。

    顾清霜再次发来紧急情报:一个港口内部小商人私下出售仿造银票和“低价红木”,并联合一些岛内黑市商人售货。这种行为如果蔓延,会导致兑换系统崩盘、信用透支。

    她建议立即启动两步操作:

    1. 发出正式通告,宣布仿造者将被剔除兑换资格并作为“商盟黑名单”公开;

    2. 安排联合港口代表派遣稽查小分队,现场查缉赝票并封锁问题货物。

    这次应对极具效果:消息散播不久,伪票来源被捣毁,港口代表们主动联系苏锦瑟请求加入联合稽查队以换取信任优势。

    苏锦瑟同步展开与中原商会接洽,她带领代表团赴北商馆,与中原财团签署协议:允许岭南商盟银票在指定中原城市兑换,同时在北方设立“岭南优品专柜”,销售联盟商品。该协议成为中原商贸史上的新篇章。

    这一举措加强港口商人的可信度,也使南洋货源—岭南加工—中原销售的链条更具通畅性。香料与宝石产品迅速占据北方市场中高端档口,其背后正是制度化监管和交易可信保障。

    数日后,岭南港迎来历史上最大一单南洋订单:赤月岛主联合落云港、大珊瑚港三方代表带来二千件红珊瑚雕饰,以及两吨珍珠香料套餐。他们要求高优先权交货、挂牌商盟合同并要求快速兑换。

    苏锦瑟当场编号排序,并安排专属护航队护送该批货达岭南集散仓库。货物入库后三小时内兑换银票到账,随后即发往中原北方市场。

    这一操作速度极致,令所有商人惊叹,也让其他小港纷纷前来探访复制经验。

    在接下来的集市演讲中,叶长歌宣布:

    • 建立“联盟信托基金”,用于港口违规调查、护航扩容补贴、合作商人保险;

    • 设立“顾问委员会”,由三大港代表、苏锦瑟、顾清霜、岭南村代表组成;

    • 推出“银票与商品上链验证系统”,确保兑换与交易信息的公开透明,可追溯。

    这些制度如链条互锁,形成强制契约机制,使盟内关系更趋稳定,合作更加持久。

    随着越来越多南洋商人依赖联盟体系,香屿港原本反对派势力逐渐被边缘化。但并非没有反击:一封“香屿港自发组织非盟商人联盟”的匿名信件流向岭南、北方与南湾商贾圈,试图招募不满联盟束缚的独立者联合抵制。

    顾清霜立即判断这可能是风牙帮遗存流,或乌潮系暗网残余。联盟立即安排法律团队与商盟仲裁庭启动调查,并在第三天决定:

    • 启动“声明函”:非联盟商人与港不可用假标签进入市场;

    • 暂停武汉南洋相关航线订单,直到商人诚信签约;

    • 加大宣传联盟透明制度的宣传力度,分发印刷《商盟信用准备谈判指南》;

    结果,那封匿名信在第二天变成无人问津的纸张,香屿港自主派系也开始切割“不侵蚀商盟利益”的合作想法。

    随着合作深化、制度制度完善、价格策略引导、市场信任加固,岭南商盟已从一个初级联盟,成长为南洋与中原之间的关键桥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