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烛光“夜”话 (第2/3页)
拒绝舒尔茨,哥伦比亚大战特工……越想越激动。
余切哑然失笑。
他有点明白胡岱光为什么让他来代课了。
胡岱光想试试个人魅力能不能拯救这股“不读书”的歪风邪气。
崔建能把读文学的楞掰成摇滚迷,那何况是如今年轻人的偶像源头呢!
下海风潮已波及到每一个高校,令校方束手无策。有些赚到钱的学生,已经贴脸嘲讽老师,你却无可奈何。
因为做老师的不“犯错误”的话,是真没摆摊的学生有钱。
燕大目前的校长是丁磊孙,这人是个教育改革派,认为堵不如疏。几年前余切在燕大打架,丁磊孙惜才,把这事儿压下去了。崔建在燕大开演唱会,也是丁磊孙点头,所以才能在最高学府开摇滚演唱会。
想到这里,余切叹道:“你们的老师个个都用心良苦啊!在这种读书最有用的年代,你们却说读书没用,真是个大傻子!”
“我今天不讲西方经济学,我讲讲我的个人看法。你们也说说你们的看法。”
没人吱声。
“怎么不说话?”余切问。
“我们怕您引蛇出洞,让我们讲出了自己的‘犯罪事实’,之后就狠狠惩罚我们……”
一段时间没写国内,我已失去了年轻人的信任力了吗?
我该是你们最信任的朋友啊!
余切面露失望。有学生立刻辩解道:“不是不相信您,而是被逮到了,要被退学被打回原籍,代价太重了,我们一点儿也承受不起!”
余切听罢,当即发誓道:“我用我的名誉担保,这个教室没有任何人会受到惩罚。你们要是被罚了,我也不读了,我去隔壁的水木大学。”
他把那纸三两下就撕成碎屑,直接扔了。“现在咱们谁也不认识谁。出了这个教室,也把自己说过的话忘掉。我保证不针对任何一个人。”
“还不相信?我们把窗户关了,门也关了。”
学生正要开始行动,余切又说:“等等!”
一时间教室的空气都凝滞住了。
“窗帘也要拉上,灯也关了。我们谁也不认识谁,什么也看不到。如果你们还不放心,我背对你们。”
之前有寻呼机的男生立刻弹起来道:“别这样!您可别这样!我完全相信您了!我叫路不宣,我做生意的。邓丽君马上要来羊城开演唱会,票已经炒成天价,我有两周没来学校,就是为了赚差价。”
邓丽君?
前年余切还在港地的时候。新化社几位记者就说要联络邓丽君……没想到这事儿居然要办成了?
余切还记得,邓丽君是没来开成演唱会的。邓丽君毕竟身份背景特殊,稍微一有风吹草动,谁也不敢担责。
费翔那是个美国混血儿,这时候反而是好事儿,没啥回旋镖。
这路不宣怕是要亏得血本无归了。
说话间,学生们已经把门、窗、帘全部拉上。灯也关了,几乎看不清楚人的脸。大中午的太阳也照不进来。
余切就以这个邓丽君为切入点:“在邓丽君这方面,我和你们都一样的——我也听她的歌。”
“不过,有一点不一样,我猜邓丽君可能认识我,这是不是有点自大了。”
学生发出嘈杂的声音,虽然看不到脸,但大概是没觉得余切自大。
甚至有人为余切喊冤:要是邓丽君竟然不知道余切,那她也不过是个庸俗之人罢了。
余切又说:“我还和邓丽君男朋友见过面,我不知道是不是前男友了……那人叫房龙。他送了我一个手表,我没要,他又捐给了大陆的慈善基金。”
“当时我刚和几个港地文人说完话,有人要替我和查良庸先生说和,有人想谈生意,我随便应付过去了。回去酒店的路上,我就遇到了房龙……”
余切把那场相遇形容的惟妙惟肖。众人都听得神往:《A计划》、《警察故事》之后,房龙如今在华人圈已经很出名了,盗版碟片卖得飞起,已经逐渐是华人中最厉害的商业演员。
这么一个人,却在几年前对余切慷慨解囊,几句话后便引为至交。
这是什么样的号召力。
自己却还不愿意信任余切!
那个做生意的学生“路不宣”道:“我错了,余老师!我早该向你坦白的。我刚刚还叫来我两个室友,他们都被我鼓动起来,做生意去了……他们是没错的。你要罚,就罚我吧。”
他竟然有种破罐子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