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111章 《红楼梦》审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111章 《红楼梦》审片 (第3/3页)

就做哪个皇帝。不碍事的。这皇帝本就是不存在的人,原著只是侧面写,就算是曹雪芹复生,他也不知道该是哪个皇帝。”

    一帮红学家为王福林的答案拍手叫好:“好!这话真挑不出毛病!”

    编剧周陵道:“欢迎稀客!等你几年了,终于是等到了。我们专门有个‘红学顾问’的杀青宴,沈老师也在那,他很想看到你!”

    沈聪文?

    沈聪文有心脏病,原时空明年因意外去世。他是这年头少数几个在国外有拥趸的中国作家。

    啥叫拥趸?

    就是说有一帮汉学家,专门研究沈聪文的发论文,靠沈聪文来赚稿酬和提职级。

    但有意思的是,这帮汉学家通通都过上了还不错的生活,反倒是沈聪文,去年才换新房子,而且是旁人看不下去了,往中央打的报告,领导特批的,给他“部级”待遇。

    要知道,社院的副院长钱忠书这会儿都住不上好房子呢。

    生错版本了属于是,这次真是好日子还在后头。

    东兴楼。

    在众人的怂恿下,余切坐在了沈聪文的旁边,握手道:“沈老,好久不见。”

    余切和沈聪文见过两面。

    一次是茅盾奖颁奖的时候,还有一次是前年十二月份,在京城组织的作家大会,又见了一面。

    没多聊,因为沈聪文那会儿不怎么写了,埋头搞研究。

    他这人和巴老还不太一样,虽然性格都很内敛,都是宅男,但巴老是愿意花时间搞社交的;沈聪文不是,沈聪文非常敏感,甚至是孤傲。

    某种程度上,这让沈聪文在国内的文学地位被限制住了,因为没徒子徒孙吹他的成就。大众也不清楚他做了哪些事儿。

    年轻时沈聪文因参军见识过许多惨绝人寰的事儿,精神有点受不了,还自残过……总之,这是一尊大佛,但大家都不太接触。

    大概是老了,沈聪文挺调皮,给余切竖大拇指:“你在美国干的真好,真给中国作家涨脸!”

    “沈老也很厉害,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沈聪文楞了一下,直言道:“我没什么可客套的,你现在确实是蹚出了一条新路,你是完全和我们不一样的作家……”

    “是真正的世界级作家!”沈聪文这样说道。

    这好像打开了某种开关。

    他一下就进入这种“自我”的状态了,简直是旁若无人一样道:“你不是在芝加哥大学做过演讲吗?你不知道,芝大有个叫金介甫的汉学家,英文名是Jeffrey,他研究我们中国的现代文学,认为和拉丁美洲的文学,有过一些相似的地方……”

    “又说,湘西是巴蜀文化和湖湘文化的桥梁——那就是我写的《边城》嘛,我也不知道他是捧我,还是真这么想。”

    “我说,请你去看看一个新作家,叫余切。他把三星堆弄进了‘核废土’里边儿,他肯定不承认,这些巴蜀文化起源自湘西!”

    “你猜他后来怎么样了?”

    沈聪文大笑道:“他给我来一封信说,他仍然这么觉得,但他不敢和你辩论这件事情。”

    余切也忍不住笑了。

    芝加哥大学还真是人才辈出啊,愣是哪哪都能和中国人扯上关系。

    这顿“红学顾问”的饭,意味着电视剧在此杀青。

    为何只有红学顾问?

    因为人凑不齐了,大观园的女人们已经走了很多人。

    王福林解释道:“我们原定在春节上映,现在推迟到四月份。可惜的是我们不能搞一个大型的聚会,许多人已经不在了。”

    像是考上ucl的张明明,她这会儿都已经乘上飞机赴美,再也不做一个演员了。

    还真是落得白茫茫一场啊。

    《红楼梦》历史上的拍摄时间,持续到86年的9月份结束,不过那是个缺斤少两的版本,后期明显在赶工。东南亚富商捐钱后,剧组补拍镜头,战线拉长到了2月份。

    随后,片子拿去给央台内部“审片”,要是落不着好,那还得继续想办法拍。

    作为红学顾问,余切也参加了这片子的审片。片子目前就剪辑出来了前四集,就是那原定在春节播放的四集。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