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卷 第1276章 论功行赏 (第3/3页)
封封密信在他手中展开。字迹愈发惶急,内容愈发骇人——不仅有州郡官吏的贪墨,更涉及漕运衙门的集体舞弊、军械采办的以次充好、甚至…有言官风闻奏事却遭同僚排挤打压、真相被刻意湮灭的案例。
他的目光在其中几封信上停留尤久。
一封血书,状告河东某卫所指挥使虚报兵额,冒领军饷,甚至将劣质兵甲配发边军,致士卒冻死。
一封工整却带着颤栗的笔迹,揭露江南漕运分司官员与粮商勾结,以陈米充新粮,盗卖官粮,账目做得天衣无缝。
还有一封,竟是匿名举报都察院某巡按御史,收受某郡守贿赂,将一桩涉及人命的贪墨大案压了下来,以“查无实据”结案。
“好,很好。”秦明放下信纸,声音平静得可怕,“影七。”
“臣在。”
“着你亲自挑选绝对可靠之人,分赴这些地方。不必惊动地方官府,暗中查访,固定人证物证。尤其是河东军械、江南漕粮、还有那位巡按御史…朕要铁证。”
“喏!”
“记住,要快,要准。朕…等不了太久。”
影七领命,如幽灵般消失。
暖阁内重归寂静,唯有烛火噼啪。秦明靠向椅背,闭上眼,指尖无意识地敲击着扶手。铜匦的反馈,印证了他最深的担忧——帝国的顽疾已深入骨髓,绝非杀一两个王允所能根除。庞大的官僚体系内部,盘根错节的利益网络,正在侵蚀帝国的根基。
他需要一场更深、更广的清洗。但这一次,不能仅靠雷霆之怒,更需要…制度性的革除与重建。
几日后,一次小范围的御前会议在暖阁举行。与会者仅有宰相、枢密使、新任都御史及户部尚书。
秦明没有拿出那些密信,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深远的方向。
“朕观近日奏报,各地吏治,虽有整肃,然贪墨怠政之事,仍屡禁不止。诸位爱卿,可有长治久安之策?”他声音平稳,目光扫过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