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6集《禅观与净土》基础篇 (第2/3页)

回。怎么做呢?或做沙门,如果这个人喜欢亲近出家众,那你就现出家相;若这个人喜欢亲近白衣居士,就现白衣相;或者这个人对国王有恭敬心,我们就现国王相;现宰官就是政府官员;或者是少男少女;乃至于婬女寡妇,就是各种作奸犯科的相状,与其同事,称赞佛乘。

    为什么善知识要现出婬女、寡妇、作奸犯科人?因为他可能一时有过失,但是他过去生有善根。诸位,善根不可破坏,不会因为一时的罪业而破坏。他有罪业,表示出他的这种杂染相,但是他有善根,你弄的很清高,他不敢亲近你了,你跟他磁场落差太大。所以,你为了要启发他的善根,必须怎么样呢?与其同事。必须调整你的磁场跟他一样,让他容易靠近你。然后干什么?称叹佛乘,令其身心入三摩地。

    我们看十大愿王,菩萨修学十大次第。他从“礼敬诸佛、称赞如来、广修供养”先求皈依。然后再起智慧的观照“请佛出世、请转法 轮。”再修大悲,到了大悲的时候“恒顺众生、普皆回向。”为什么菩萨恒顺众生?因为众生没办法顺你,只有你顺他。只有可能你从上面走下来,因为他上不去。你站在三楼他站在一楼,你说,有本事上来,他上不来;不是说不想上来;他上不去,只好你乖乖的走下来,你放下菩萨的庄严相,现出丑陋相来度化他。

    总而言之,善知识有可能现各种相状。但是重点是善知识说的法只有一个,叫做“称赞佛乘,令其身心向内安住。”法只有一个,相状有很多。再往下看,这两段一起念。

    秘言无泄:

    终不自言我真菩萨,真阿罗汉。泄佛密因,轻言未学。

    临终阴付:

    唯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佛陀不管是教菩萨怎么样的示现?他绝对不能掀自己的底牌说:我是菩萨示现、我是阿罗汉示现,“泄佛密因”,泄露佛陀秘密的教诲。这样子就违背了佛陀要菩萨出世的轨则“轻言未学”。即便真的是菩萨示现,你也不能讲出本地风光。有一个例外,看下面。

    “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云何是人,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除非那个人到临命终的时候。你看济颠和尚,他现出喝酒吃肉。他最后如果不显出他的本地风光,人家会怀疑他说的话对不对?说你这个人都不持戒,对不对?他现出一种污秽的相状,假设不显出他的本地风光,人家对他因地所说的会质疑。你为了取信于后人,你只好掀底牌,然后马上就得走了。你讲完你是菩萨,结果你都没有走,那就很明显不是。“惟除命终,阴有遗付。”你私下有所交代,为了取信后人,否则你就是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好, 我们看总结。

    诸佛教诲:

    汝教世人修三摩地,后复断除诸大妄语,是名如来先佛世尊,第四决定清净明诲。

    大妄语是三世诸佛所要教导决定性的、很清净的、明确的教诲。大妄语的过失对自己来说,你增长自我意识,失去菩萨种性是一回事。更严重的它对佛教的祸害, “惑乱众生”。这个地方解释一下。感应神通它刺激你的攀缘心,对不对?他说自己是圣人有什么过失呢?你说你是圣人,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讲实在话,众生各有各的得度因缘。我们看经典上说,目犍连尊者、舍利弗尊者是生生世世跟释迦牟尼佛的法修学的。

    有些人因为忏公师父得度,有些人因为海公师父得度,这个没有对错,过去生结的法缘;我觉得法没有好坏,你跟他有缘,听他的法就相应。你说你是阿弥陀佛再来,谁敢不去亲近你?他本来要亲近某一个人得度,你说是阿弥陀佛再来,你功德殊胜,他来亲近你,你对他也没什么教化。结果他失去他的善知识,也失去一个得度的因缘,你让他失去了亲近善知识的因缘。也就是说你扰乱了,众生亲近善知识的因缘,全部打乱了。

    为什么佛陀要我们除了正法时代以外、所有示现来到世间的每一个人,都要现出凡夫相,公平竞争。大家都不要用果证来去摄受弟子,完全靠自然的因缘,他跟你有缘他就跟你了。佛在世的时候,有很多的居士听佛说法没有开悟,结果听罗睺罗说法开悟,多了去了。罗睺罗功力高还是佛陀功力高?肯定是佛陀。但是他跟罗睺罗有缘,他听了他的说法就证得初果、二果、三果、四果,这就是诸法因缘生。

    这就是为什么佛陀要所有菩萨示现的人,你的底牌都要盖起来。众生选择善知识,不能以他的果证,完全按他法的因缘。大家必须站在一个同样的立足点来弘法,这叫公平竞争。所以,你现出特殊的果证,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这个问题严重了,这叫做“惑乱众生”,成大妄语。

    好,我们看大妄语的人,当然他扰乱众生得度的因缘,自己的过失也不轻。我们看看这个人的过失,有三段。

    不断无成

    刻粪之喻:

    是故阿难!若不断其大妄语者,如刻人粪为旃檀形,欲求香气,无有是处。我教比丘直心道场,于四威仪一切行中,尚无虚假,云何自称得上人法?

    妄号之喻:

    譬如穷人妄号帝王,自取诛灭,况复法王,如何妄窃?

    噬脐之喻:

    因地不真,果招纡曲,求佛菩提,如噬脐人,欲谁成就?

    打大妄语的人现出大善知识的形象,就好像一个人用干粪刻成旃檀香的形状,希望它有香气是不可能的。你的本质不是旃檀,只有它的形状。所以,菩萨以正直心来修行,在四威仪当中尚且没有虚假,何况是果证怎么能够虚假?就好像一个穷人,自号为帝王;世间的帝王你尚且不能够去妄称,要灭你九族的。何况是出世间的法王呢?你过失不是更重吗?

    所以“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你因地用欺诳心来装饰自己,结果呢?就是破坏你的菩提善根了,你可惜了。你前面走来已经断了婬、杀、盗,就好像一个噬脐人,欲谁成就?你要去咬自己的肚子,这不可能的。因为你本质是虚妄,就不可能创造真实的功德。所以,你这样子做等于是自害害人。

    我们再往下看。

    能断必成:

    若诸比丘,心如直弦,一切真实,入三摩地,永无魔事。我印是人,成就菩萨无上知觉。

    判决邪正:

    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比丘、比丘尼修学要正直,该是什么,就是什么。依止正直的心,正叫直心、真心的意思,你才能够永无魔事。我印是人迟早会成就无上菩提。“如我所说,名为佛说;不如此说,即波旬说”。

    空正见就是站在“本来无一物”的角度来修学资粮。你站在自我意识有所得,可能刚开始你没有资粮就算了;但是你慢慢从前面的断婬、断杀、断盗,你修福、修慧,成就广大资粮的时候,你的心态就有力量了。你念头一动,再加上你的资粮力,在佛教的影响就很大了。你自我意识膨胀的时候,可能你要拿这个刀也不是你的本意,可能是你弟子造成的;但你默许弟子,后果不堪设想,结果还是你要去承当。

    “因地不真,果招迂曲”。什么叫不真呢?你一开始就没安住在无所求、无所得。菩萨只有愿力,不能有所求。但有所愿,无有所求。虽然是弟子造成的,你自己的发心不对,你就招感这种气氛出来。

    空正见,你一开始就要告诉自己:越是无所求,你的真如本性开显的就越快,你拥有越多。你要永远记得功德不是求来的,是感应出来的。你越是无所求,真如本性给你的功德就越多。《楞严经》就是这样讲,因为你离真如越近。你越是有所求,越是去刺激生死业力。所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