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580章 山西百姓的感激;联合指挥部内的争吵!(求订阅) (第3/3页)

人生道路上的伯乐之一。

    谢明自然也受到了楚云飞的尊重。

    “渝发兄,不必多礼。”

    楚云飞走下舷梯,与他握了握手。

    一股熟悉的、夹杂着煤灰味的空气,让他感到一阵亲切。

    虽然有些呛人,但确实是家的味道。

    没有过多的寒暄。

    一行人直接坐上了前来迎接的军车,向着二战区长官司令部驶去。

    车上,楚云飞并没有闭目养神。

    而是抓住这难得的空闲,与谢明聊起了山西的近况。

    “渝发兄,现如今的情况怎么样了,工业区已经全力生产了吧?”

    谢明立刻从公文包里,取出一份简报,神情振奋地汇报道:“可以说是形势一片大好!”

    “根据最新的统计,自我们推行‘以工代赈’和‘屯垦开荒’的新政以来。

    仅仅半年时间,从河南、河北、山东等沦陷区涌入我们山西的难民,就已超过七十万人!”

    “这些难民,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生产人口和后备兵员。”

    “目前。”

    他指着简报上的数据,“我们今年新垦荒地数量已经达到了一万公顷!这些地区主要种植土豆、玉米等高产耐旱作物。”

    “在晋东南,我们此前修复和新建的水利工程,已经初见成效。”

    “今年的天气,虽然比往年要干旱一些,但根据各地农业站的预估,我们的粮食收成,非但不会减少,反而有望再创新高!”

    “一个大丰收年,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了!”

    谢明说得是眉飞色舞,激动不已。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

    脸上,也露出了由衷的欣慰笑容。

    没有什么,比听到故乡的土地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更让他感到满足的了。

    这,才是他南征北战,率领官兵们浴血拼杀的最终目的。

    其所求的,不就是国泰民安这四个大字吗?

    车队很快抵达了二战区长官司令部。

    代司令长官楚溪春,早已在门口等候。

    这位同样出自晋绥系的老将,在阎锡山下野后,迅速地调整了自己的定位,成为了山西新征的有力支持着。

    “云飞,你可算回来了!”

    楚溪春上前,用力地拍了拍楚云飞的肩膀,眼中满是亲切。

    “参座,别来无恙。”

    简单的寒暄过后。

    楚溪春却没有将楚云飞引向会议室。

    反而带着一丝神秘的笑容,将他带到了旁边的一间小小的宴会厅。

    楚云飞有些好奇,推门一看,却愣住了。

    宴会厅里,没有山珍海味,也没有高朋满座。

    只有一张普通的八仙桌。

    桌上,摆着几样再寻常不过的山西家常面食。

    一碗金黄的玉米糊糊,一碟晶莹剔透的凉粉,还有几盘炒莜面、荞麦饸饹。

    朴素得,就像是寻常百姓家的晚餐。

    “参座。”

    楚云飞看了一眼这些家乡菜,有些好奇地问道:“你这是?”

    楚溪春哈哈大笑起来,他拉着楚云飞坐下,脸上带着一种掩饰不住的、眉飞色舞的骄傲。

    “云飞,你先尝尝,尝尝再说!”

    他指着那碗玉米糊糊,献宝似的说道:“你可别小看这碗糊糊!这可是娘子关那边的老百姓,自发组织了代表,走了上百里山路,亲自送到我们司令部来的!”

    “他们说,这叫‘水磨面’,是娘子关村那里最好的特产。”

    “说今年托了你的福,山上的泉水都引到了田里,以前只能种秫米的旱地,现在都能种上小麦了!”

    “他们说,吃水不忘挖井人。这第一碗新磨的面,一定要让你这个大恩人尝尝!”

    他又指着那碟凉粉:“还有这个,这是浑源县的老百姓送来的!”

    “不知道你还记不得几,去年当地的建设兵团在那里修了一座水库。”

    “他们说,以前那里十年九旱,现在,水库蓄满了水,旱地变成了水浇田,家家户户的日子,都有了盼头!”

    楚云飞闻言连连点头。

    “你不知道啊,云飞。”

    楚溪春感慨万千地说道,“现在,我们整个山西,可以说是民心所向,万众归一!根据最新的户籍统计,我们全省的人口数量,已经正式突破了一千四百五十万!比战前还多了两百多万!”

    “老百姓都说,到了山西有地种,有饭吃,有安稳日子过!”

    楚云飞静静地听着,心中,一股暖流,缓缓地淌过。

    他端起那碗金黄的玉米糊糊,用勺子舀了一勺,轻轻地送入口中。

    一股久违的、带着泥土芬芳的淳朴甘甜,瞬间在味蕾上绽放开来。

    这味道,比他吃过的任何山珍海味,都要香甜,都要令人动容。

    他知道,这碗糊糊里,不仅仅是粮食的香甜。

    更承载着。

    这片土地上,千千万万淳朴百姓,最真挚的、最沉甸甸的感激与期盼。

    一时间,他那双在战场上早已看惯了生死的眼睛,竟微微有些湿润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