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选用贤良 (第3/3页)
通晓文学、明辨是非,无有爵位在身。臣冒昧请陛下将昭叔命为河间王世子。”
曹睿略略眯眼:“昭伯日后真不愿继承河间王之王位?这般富贵与了你弟,你可要想好了。”
曹爽躬身行了一礼:“爵禄只应战阵上取,男儿自有作为,又何用继承呢?臣请陛下开恩!”
“也罢。”曹睿笑笑:“那好,朕就将河间王世子与了昭叔吧。”
“朕令昭伯在武汉驻军用意有二。若是荆南驻军需要增援,需要昭伯从武汉极速出发援护一二。若是江州各地生乱、护江州将军卞兰若是不能平定,则需昭伯出动。”
曹爽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陛下,臣听闻朝廷在武汉设了一处行尚书台?还让司空为行尚书令?”
“既然如此,臣在武汉屯戍,可与这个行台有什么牵扯?臣恐权责不明,因此想与陛下明确一二。”
曹睿淡淡说道:“你只听朕和枢密院的调令,除此之外,任何事情都与你无关,你在武汉亦不必理会。外军驻扎各地,看似与本地官府会有来往,可外军终归只是中军的外派部分。”
“昭伯,这是你第一次外镇,你须牢牢记住这一点。”
曹爽正色答道:“臣明白了,请陛下放心!”
“好。”曹睿点头。
与此同时,刑部尚书徐邈、礼部尚书徐宣二人也一并来到了却月城尚书台内司马懿的官署之内,向司马懿正式辞别。
这个昔日行在的尚书台,即将在大军走后改为江南行台的办公地。
司马懿笑着起身应道:“景山(徐邈)、宝坚(徐宣),你们二人齐来我处这是作何?”
徐邈拱手说道:“司空即将留任江南行台,后日我等随军北行,我二人此来是来向司空辞行的。”
司马懿点了点头,轻叹一声:“尚书台诸尚书中,来向我辞行的也只有你们二人了。”
徐宣捋须说道:“我等来时问过,黄仆射说他明日会亲来与司空辞行,不必与我等同来。民部李尚书称有要务在身,让我等先来,兵部王尚书则近日一直待在枢密院中,与枢密院议论什么调兵的事情。传讯的吏员回禀,王尚书在枢密院中议事,无令不得相扰,故而没叫上他……”
“无妨,无妨。”司马懿面容轻松,缓缓说道:“朝廷变革在即,我又无征兆而突然外任,有人与我界限分明也属正常,有你二人来,我已经很知足了。”
徐宣轻哼一声:“黄仆射是仆射,与我等不同。李尚书素来不牵扯,倒是王尚书有些薄情……”
一旁的徐邈拉了拉徐宣的袖子,徐宣才闭口不言。
司马懿并不再提这些,而是向二人问道:“此番回到洛阳之后,你二人定会从台中外镇,你们可有打算?陛下或许会向你二人征求意见。”
徐宣摇了摇头:“并无,就如司空任江南行台一般,如朝中诸将转任封号一般,朝议之时三言二语就定了,我等自己想法又有何用?”
徐邈则从容说道:“若能得到垂询,想来大州无望,我倒是想到边地来做一任刺史的。”
司马懿颔首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