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9章 江南行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9章 江南行台 (第3/3页)

    “陛下圣明。”几瞬之后,所有人都在同时应声。

    曹睿对此情况并不意外。

    湘、江、交、扬四州行尚书台,或称江南行台的设立,实际上是为了监督南方各州新附之地的改革而设立的临时机构,对于朝廷现有的架构并没有任何改变,而且江南行台也不涉及其余正常的行政之事,与军事也不相干,更像是一个大号的南方刺史一般。

    而且田土、赋税、教化这三件事的重要性,曹睿早就与行在臣子们普遍讲解过其重要性。

    不过,从臣子们的眼神中可以看出,既然是行尚书台,那就定要有一名主官产生……

    “司空。”曹睿的目光朝着司马懿看去。

    “臣在。”司马懿心中一叹,纵有诸多不愿,也只能当即站了出来。

    曹睿缓缓说道:“朕欲加司空为江南行台尚书令一职,全面负责江南诸州的改革一事。”

    “田土、赋税、教化三件大事乃是大魏长久安宁之本,江南湘、江、交、扬四州的改革将为大魏日后的改革铺路。朕思来想去,朝中臣子论起治政之能无出司空之右,此时还需司空来为朕为之,不知司空可愿为朕分忧?”

    司马懿深吸了一口气。

    眼下司马懿的心中是纠结的。

    对于司马懿来说,皇帝的所有决断没有同意或者拒绝这两个选择,有且只有同意一种。坦白讲,司马懿不愿意离开中枢,离开皇帝身侧就意味着自己对天下之事、以及对朝中最为关键的人事失去了及时的知情权与掌控。

    更别说这个江南行台名义上管辖区域甚大,但也只负责改革之事,连辖区几州刺史都不归属于江南行台。

    但……司马懿眼下纠结的点在于,此番伐吴之后朝局定然有一番人事上的大变动,或许又将爆发一场新的、更为激烈的政争。

    皇帝对于南方各州的改革,竟然选择了建立行尚书台这样直接、激烈的方式进行推进,那朝中、中原各地顽固多年的种种痼疾,皇帝会不会处置的更加激烈呢?

    司马懿早就看在眼里,皇帝多年来对宗室、士族、世家的平和之态,几乎都是为了伐吴大业而隐忍下来的结果。

    自己若是担任这个江南行台尚书令,是不是也就能将朝中或将发生的政争一并躲过去了?

    自己年方五十六岁,春秋正盛,还可从长计议!此时躲开未必是坏事!

    司马懿躬身一礼:“陛下付臣以江南行台尚书令之责,臣定会在武汉认真为陛下、为大魏推行改革。臣请陛下定下期限,若臣不成,请陛下责罚于臣!”

    曹睿带着赞许的点了点头,沉声说道:“司空乃是国之栋梁,但江南改革之事急不得、也缓不得。”

    “朕以为,司空当先认真到各地调查研究一二,走访数州民情,了解百姓关切与各地执行之难易,而后再与朕定个约定的期限。”

    “至于改革何时能成……朕就暂定个五年的期限吧。”

    “陛下明鉴,臣明白了。”司马懿应声说道。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