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诸葛撤兵 (第2/3页)
是要让权威祸福之责交予陛下来评断,而非由臣子自行决定……你们二人应当懂得这般道理,本相不再多说。”
“至于此战善后之事,就交予文伟了。”诸葛亮指了指一直没有说话的费祎:“文伟代替宗将军率两万兵守在永安一带,文伟夙来通晓大局,明晰进退,凡是与吴国沟通往来以及战和之事,若事态紧急来不及通报成都,文伟在永安可以自决而后通禀。”
费祎略略躬身:“属下明白。”
诸葛亮稍稍颔首,正欲说些其他事情,费祎却继续开口说道:“禀丞相,日后属下若在永安,与吴国相关之事无非两种。”
“若吴国丧心病狂引兵西向,则属下在永安率军拒之。若魏国再度来攻,则属下当领兵前出巫县、秭归、西陵一带,协助吴军固守待援,并向朝廷通报军情,等待朝廷大军来援。这两种结果想必丞相也都明白。”
“但属下想再问一问丞相。”费祎拱手:“如今汉、吴二国之间的互信,几乎全靠丞相与诸葛大将军二人私谊来维持。过去数月以来可以见得,吴主孙登的品行、才干不如其父孙权远甚。如今吴国只剩尺寸之地,倘若诸葛大将军在吴国若失了势,或者勒令罢职,属下又当如何?”
“属下并非危言耸听,依照孙登品性,此事未免不会发生!”
诸葛亮挑眉望了费祎一眼,缓缓摇头说道:“不必考虑此事。诸葛子瑜自是吴国忠臣,这是他自己选择的路,是好、是坏、是成、是败都怪不得旁人。连我都劝说不得,是他心甘情愿。”
“本相再重申一次,虽然孙登坚持不去帝号、仍以吴国皇帝自居,但大汉如今需将孙登和他的两万余部属当做客将一般对待,无需考虑许多,只要他不降曹魏、死死钉在西陵就可!”
“明白了么?”
“属下明白。”费祎拱手行礼。
而另一边,故城洲上,孙登也在送别诸葛瑾。
和此前的吴国版图相比,西陵郡土地逼仄、多山而少平原,绝非利于百姓居住之地。
迫于形势无奈,孙登不得不同意了诸葛瑾、诸葛亮兄弟二人共同议定的方案,同意将六万吴国民夫移交给蜀汉进行管理,安置在巴郡之地,其所交赋税三分之一归于蜀汉朝廷,三分之二供给西陵之处的孙登。
看起来是个宽仁大度的条款,但孙登知晓,这六万吴国民夫归了汉国,说不得哪天就会彻底归于汉国统辖,与吴国断了联系。
形势颓唐如此……孙登也没有半点其余办法了。
吴国原本的西陵郡,西至与永安接壤的巫县,东至夷道县,一共统辖十县之地。如今夷道县被魏国水军所占,那就只剩下九个县了。
只有一郡之地未免也太不好看了些,孙登决议将西陵郡二分,西侧为建平郡,辖巫县、沙渠、建始、兴山、秭归五县,由大将军、齐王、太尉诸葛瑾管辖,统兵三千,兼处理一切与汉国沟通交往之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