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三百一十九章洛阳之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三百一十九章洛阳之约 (第2/3页)

籍仅两万余户,不知为何朕一路上常见田亩?莫非虎牢关外无民?”

    郭援为张虞介绍道:“禀陛下,洛阳虽方圆不及百里,但诸水经洛阳。臣修缮陂池,引水灌田,令荒田肥沃,便宜种稻。且耕田之重在于耕牛,仆每岁向西河购牛,再租售于百姓,与民约分田收。”

    “田亩既肥,耕牛代力,故民虽少,但所耕田亩颇多!”

    免税五年的政策,让郭援得以有积蓄向西河郡购牛。

    不仅于此,郭援以河南尹的名义向不少周边郡县官府贷款买牛、买农具,有周围郡县的帮衬,凭借洛阳肥沃的田亩,农业率先发展起来。

    张虞点了点头,笑道:“卿治郡有方,朕心宽慰!”

    说着,张虞向从行皇子们叮嘱道:“水利为农业之本,你等日后为君,勿忘水利!”

    “谨记父皇教诲!”诸子应道。

    因为要外任藩王,张虞没有差别教育,而是一视同仁。今东巡雒阳,除了考察河南尹情况外,便是希望借雒阳为例子,教育这些年少的皇子。

    为了表示自己在农业上花费心思之多,郭援趁机介绍道:“除水利、耕牛外,臣教授百姓耕作技法,以助百姓耕作致富。”

    “是何技法?”张虞饶有兴趣,问道。

    “禀陛下,荆州动乱时,有南阳逃民至洛阳入籍,其善种田,秋种宿麦,春种水稻,一岁二收,时乡人惊奇之,吏上报于我!”

    郭援指着旱田,说道:“仆招问之,知其技艺精妙,稻麦一岁二收,胜过河北二岁三收。故援出重金求问技艺,并征辟为吏,专授农技于百姓。首年时,三百家百姓从习之;次年时,三百家百姓纳赋而有余,家家皆有余粮!”

    “去岁时,援令尹内百姓习种,百姓无不大收,府库为之充盈。今岁,援广抄檄文,如有河南人愿归乡,二户得一牛,半户得半牛。故至八月时,河南尹得民一千余家,臣皆授田安顿。”

    稻麦轮耕是南方经济后来居上的关键因素,东汉时期因农业技术发展,南阳因位于南北交际地带,因此率先出现了稻麦轮耕技术。

    五胡乱华时期,衣冠南渡带去了种植小麦的风气,且因小冰河时期的气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