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太学改造 (第2/3页)
国子学,并且因国子生身份尊贵,其教导的老师也水涨船高。相比寒门子弟入读的太学在财政、行政二者上的缺失,太学逐渐没落,很多太学生为了名声,常吹嘘自己入读国子学。
以国子学为例子,很显然如果张虞听取杨俊的建议,那么太学的没落属于是时间性问题,毕竟门阀天然拥有更多的行政、财政上的权利。
“不妥!”
犹豫良久,张虞摇头说道:“门阀遍布朝野州郡,今专设学府招收士子,太学必然没落!”
“那陛下之意?”
“太学时设有诸科目,如《诗》、《书》、《礼》、《易》、《春秋》等学。而太学宜当改制,设经、律、书、算、工、地等学科,经学专修儒学经典,律学专治唐律法,书学专修书法诗赋,算学专习算术天文,工学习营造之事、地学习地理水文。”
张虞整理脑海思绪,说道:“门阀子弟可凭身份,至书、算、地、工四科学习,而凡入学则不得转科。欲入经、律二科学习,需与诸生共试家法。”
将数学、律法、书法列为学习科目在历史上并非没有,唐朝一统天下,便将书法、数学、律法及宗教、风水列入国子监的学习科目中。
而今张虞首创诸学科,除了发展张唐科技技术外,另一目的便是用于招收门阀子弟。门阀子弟出身优渥,他们不仅拥有拒绝出仕的权利,且还拥有学习‘旁门左道’的经济基础。
出于以上考虑,张虞多开科目,以便给予门阀子弟便利,让他们凭特长入学。
“陛下,书、算、地、工四科为旁门之法,非圣贤之学,今以来招门阀子弟,不知是否妥当?”杨俊斟酌用词,说道。
“有何不妥!”
张虞不以为然,说道:“丞相、蔡公皆善书法,前者为国之贤相,后者为海内大儒。若门阀子弟能成器,为何不能入以上学科?”
“何况运河、水利、城屋营造,乃工科之所学。地理学问涉及水情地势,治国岂能离之?”
既入太学,张虞便一视同仁,希望能制定严苛的标准,淘汰无能之辈,招才学之辈入仕。而门阀拥有受教育特权,却不代表拥有仕宦特权,这是张虞核心要求。
“工、地、算、书四科寡有典籍借鉴,不似儒家经学有迹可循,故当如何教导,需请陛下明示。”太学归属于太常管辖,张鲁晓得本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