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七章亲者痛,仇者快! (第2/3页)
敌南征巴蜀,今不思北伐中国之策,却在暗谋荆州,不畏令人耻笑?”
“小盗者拘,大盗者为诸侯,诸侯之门,义士存焉。昔者恒公小白杀兄入嫂而管仲为臣,田成子常杀君窃国而孔子受币。故成者为首,不成者为尾。君不识此语哉?”刘晔毫不退让,反问道。
“卿之所为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鲁肃说道:“昔长平之战,赵求于诸侯,诸侯拒援。赵亡时,诸国同亡。今敌征巴蜀,若不能令其撤军,反而互相兼并,岂不利于唐人。”
“非也!”
刘晔说道:“刘备兵少将寡,难以成事。故不如率军西进,先夺南郡。南郡归附,北有重镇,荆南四郡可收矣!”
“明公,肃以为凭我一家不足以御唐,需留刘备为援!”鲁肃再次强调说道:“故刘备暂不可图,需待天下稍安之时。”
“兼并四郡,再夺南郡,能出数万强兵,听候丞相调遣,为何不能御唐军?”刘晔说道。
“非~”
曹操招了下手,示意鲁肃、刘晔二人停止争论,问道:“文若有何高见?”
荀彧捋须沉思,说道:“二君所言皆有道理,然同有不足之处。以鲁君之言北伐淮北,时张辽屯重兵于重城,大军受挫城下数月,水衰则兵退,不能久屯于中原。如此番出兵,恐得胜而不能得地。”
“依刘君之语西伐荆州,丞相大军征江陵,如不兼并刘备,纵然得胜,但江陵却独城难守。若兼并刘备自强,令唐人得势,如巴蜀被唐军所下,则形势去半矣!故西征伐荆州,恐得胜得地却不能得势。”
荀彧作为战略大师,目光长远能看到曹操选择不同而带来的结果。
如北伐中原,因淮北水系水位受季节影响大,因此曹操即便能得胜,但大概率难以守住胜果;如取荆州,因刘备的关系,如果不兼并刘备,取胜的果实可能被刘备窃取;若兼并刘备,恐会让唐人得利及兼并巴蜀。
“无完备之策?”曹操问道。
荀彧说道:“周瑜英豪杰出,胸怀大略。昔劝丞相兼并刘备,故今不如招周瑜问话,看是何决断?”
“周瑜何在?”曹操眯眼问道。
“今在巢湖操练水师!”
“招周瑜入京!”
“诺!”
周瑜投靠曹操之后,凭借征讨山越的功绩,屡次升迁,并得到大量封赏。今周瑜官拜将军位,可谓深受曹操喜爱。
巢湖距金陵不远,水路仅四百里之遥,故周瑜至金陵仅花了约三天的时间。
“瑜拜见丞相!”
“坐!”
曹操热情迎接周瑜,问道:“公瑾,孙权与刘备使者齐至金陵,劝孤出兵讨唐,而孤同有此念。然出兵地多有商议,或有言征荆州,或有言伐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