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章 “荣归” (第3/3页)
收购企业,同我为难的胆子很大!”
全亚在台岛的销售额,估值顶五个多亿,花两亿三买二十七个点,算是高位接盘,还不要管理权。
台商不仅乐意卖,台岛当局都乐见其成。在有李家城的背书后,全亚更可以转换销售模式,正式进军国内市场。
左手蹙眉道:“国行版要不要提前上市?”
“不要打扰计划,照谈好的时间上,广告营销费增多百分之二十。另外,港版的货,搭配一个百万抽奖计划,一等奖一百人,每人一万元。”尹照棠揣摩着烟头,缓缓说道。
虽然,李家城已真金白银的投钱开战,但忠和电子有先发优势,并不急于上市。
产能是一回事,销售是另一回事。
八十年代末期,想要打通国内的大市场网络,可是非常耗费精力的。
不说下乡镇,一个地级一个定点经销商,都是难度极高的事。广阔的大市场,像未被开发的山田,需要不断的耕耘。
老忠派了三十多个业务经理,花费公关费四百多万,耗时半年多,才算把沿海城市和北方主要城市的经销商谈妥。除了粤、琼、桂三省是官方销售,其它城市全都要给地头蛇代理。
并且电视台的广告合同都已签好,上市,销售和营销,一定得配合好节奏。
港岛市场小,更好调整,投钱多做点营销,肯定不会出错。至于《百万抽奖计划》,本来是内地专属,广告宣传语都早定好:拥有一台小天才,打造一个万元户!
把学习和挣钱绑定,进行大规模的抽奖营销,制造话题,保证市场占有率。
港岛的宣传,主要定在成龙身上,耗资六百万代言费,打出“望子成龙小天才”的广告。
在李家城出手后,为避免被指摘“不公”,只能在港岛也加上同样的计划。
虽然,港岛的一万元,和内地的一万元,起到的效果有差距,但有比没有好,小天才一号刚上市,便成为深水埗电器街的爆款产品,一天出货七千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