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军备竞赛和坦克 (第2/3页)
之前也提到过,意大利在海军设计和建造方面还是有一定水平的。意大利政府也是颇有野心的,他们想要成为少数的能够设计并且建造新式军舰的国家,并且将意大利的战列舰销往全球。
对于意大利来说,他们是很有希望拥有设计并且建造新式战列舰的能力的。就算目前研发没有太多的进度,也可以等到西班牙建造的军舰交付给意大利,然后参考西班牙军舰的设计。
研究着研究着总会有成果的,无非只是时间问题而已,对现在的意大利来说还是等得起的。
整个1907年,欧洲各国都在不断的扩充自己的军备力量。
有钱建海军的就大力发展海军,没钱建海军的就疯狂扩充陆军。
也正因为欧洲各大列强不断扩充军备的行为,让欧洲的众多报社媒体进行了各种猜测,甚至有报社大胆的预言,可能一场波及到多个列强的超级大战即将爆发,这场大战也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整个欧洲。
西班牙当然也参与了这场军备竞赛。除了常规的陆军军备竞赛和海军军备竞赛之外,卡洛还特意关注了关于坦克以及飞机的研发进度。
事实上,如果只是要求具备战斗力的坦克,目前西班牙实际上已经研发出来了第一代的坦克。
在西班牙皇家科学院的水柜研发项目当中,卡洛也第一次见到了这个时代的坦克。
最原始的坦克原理实际上是非常简单的,一个类似汽车和拖拉机的机械覆盖一层厚厚的钢甲,然后再安装一挺机枪或者一门火炮,基本上就是一辆比较简陋的坦克了。
从外表上来看,这种坦克的造型还是比较像拖拉机的,只是覆盖了一层较厚的装甲让它看起来更加高大和笨重。
事实也确实如此。虽然发动机是特制的,但初代的坦克因为整体太过笨重的原因,移动速度是非常慢的。
坦克的上方有一个长长的炮口伸出来,这门火炮也是坦克主要的攻击方式。
在坦克内部,一共设置了4个位置,分别对应着驾驶员,观察手,炮手和装弹手。
观察手一般是整辆坦克的车长,因为只有观察手能够清楚看到坦克外的视野,他不仅需要指挥驾驶员操控坦克移动,还需要指挥炮手瞄准远处的目标。
装弹手的任务是最简单的,只负责给火炮装填炮弹即可。在平时,装弹手的任务是比较轻松的。
但要是等到战争爆发,装弹手就会立刻变成最累的职位。炮弹的重量可不小,而且还要频繁的装填炮弹。
不过相较于其他没有任何防护的士兵,这些有着安全钢甲防护的坦克兵还是比较幸运的。
经过项目组的测试,眼前质量比较简陋的坦克吨位达到了夸张的15.7吨,在能够容纳4名成员的基础之上,还能够携带32发炮弹以及4名成员的武器。
如果遇到坦克趴窝或者没有炮弹的局面,坦克内的成员也能爬出坦克,用自己的武器作战,不至于在面临这种局面时无法反击。
坦克在卡洛的建议下采用了履带式,这么做的好处是不用担心轮胎被敌人破坏。
当然,坏处也是相当明显的。虽然履带式坦克可以不用在乎地形,但也大幅度削弱了整辆坦克的速度。
在比较平坦且坚固的路面行驶,坦克的速度也只能达到每小时15到20公里,这也差不多算是坦克的最大速度了。
要是到了比较颠簸甚至地形复杂的路段,坦克的速度能够保持在每小时10公里就已经相当不错了,还得祈祷坦克不要趴窝才行。
当然,因为坦克自身体积够大的原因,可以携带更多的燃油。
这也导致坦克的行驶里程是比较远的,眼前这辆比较简陋的坦克的行驶里程也能达到240公里。
虽然240公里的行驶里程看起来相当不错,但对于坦克的驾驶员来说,他们得祈祷坦克在跑完这240公里之前不会趴窝才行。
说来说去,目前坦克最大的问题就是比较容易趴窝。虽然在项目组的测试中,坦克在平坦地形的趴窝率只有20%,在颠簸路段的趴窝率只有60%,但在战场中,这样的趴窝率肯定还会提升。
好消息是,因为西班牙研发坦克算是比较早的,因此可以确定的是,其他欧洲国家对于坦克大概率是没有什么防御手段的。
哪怕坦克在战场中趴窝,敌人也不会对坦克中的士兵造成太大的威胁,除非被对面的大口径火炮正面命中。
要不然,凭借坦克自身具备的超厚钢甲防御,不管是机枪或者步枪,都能够轻松防御。
这也是为什么说坦克是战场中的大杀器的原因。火炮命中小小的坦克是要靠运气的,再加上坦克是移动靶的原因,正常的火炮是很难直接命中坦克的。
只要无法直接命中坦克,哪怕在坦克的周边爆炸,弹片也不一定能够直接击穿坦克。
至于火力更加密集的机枪和步枪,对于坦克来说完全就是挠痒痒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