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9章 赵煦的怨恨由来(北宋历史)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59章 赵煦的怨恨由来(北宋历史) (第3/3页)

所以在赵煦可以亲政时还不愿还政,是她明白赵煦亲政后必定会推倒她现行的政策。”

    蒙恬不屑道:“还不是她和元祐党人自己所为?其等未将赵煦放在眼中,也未好生教导,反而让赵煦满腔怨恨。她越不放权,越会让赵煦怨恨,若放权,赵煦还会念她之好,少些怨恨!”

    李念道:“在亲政后,赵煦很快便召回了章惇,第二年改年号为‘绍圣’,开始了他的抬新党压旧党之路,追谥王安石,允其配享太庙,追贬司马光,将苏轼等人贬到岭南。”

    “苏轼的‘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便是出自这一时期,要不是赵煦贬了他去岭南,苏轼还做不出此诗。”

    “不仅打压元祐旧党,赵煦甚至还想把高太后的封号和待遇废去,以‘老奸擅国’阴斥高太后。”

    这积累的怨恨不是一般的大,但想想也合理,在上朝时看了好些年的大臣背影和屁股,做啥事都要被当成小孩子一样管教训斥,还不准反驳,等到该亲政了,那老太婆还死不放权。

    “新党被赵煦重新起用后,在他的支持下,大力打击旧党,朝堂上的正事变成了打压旧党异己。因而在政治上,赵煦并未有卓越的功绩。”

    治不治国放一边,这帮欠收拾的旧党必须被打压,我赵煦说的!

    “而在军事方面,赵煦倒是取得了一些不错的功绩!”

    “在元祐旧党执政时,其等对西夏退让,竟将已得手的土地割送给西夏换取和平。”

    这也是后世对元祐党人、司马光等人评价不好一个重要原因:割地以求和实乃奇耻大辱!

    “赵煦亲政后,不再与西夏媾和,而以强硬姿态对之,对西夏发动进攻,并击败了西夏,夺取了西夏的土地,让赵宋在与西夏的战争中占到了优势。赵煦还重启河湟之役,收回青唐之地。”

    “这些其实也是其父赵顼在位时也在做的事,只是对西夏,赵顼失败而赵煦有成果,而河湟之地,在赵顼时便已被取得,可在元祐时被旧党放弃。”

    “司马光、文彦博等人的想法是这些边境土地是得来的闲田,拿在手中无益,反而会招来战争。不如将之归还给西夏,以此向西夏释放善意,可让西夏感恩,从而不发动战争。”

    这事咋听着这么耳熟呢,好像大秦的某些土地就是这么得来的。

    其他国家将土地主动让过来,当事国会不会感恩戴德,大秦很有发言权!

    大秦当然会感恩戴德,感谢遇到个蠢货,主动将土地送来,至于就此不发动战争,那怎么可能?

    大秦只会觉得你软弱可欺,准备再狠狠欺负一下!

    这元祐党人究竟都是些啥人,竟然会做将土地归还给西夏,西夏就会与大宋和睦相处的美梦。

    赵宋在大秦的一千多年后,这些人都是从科举脱颖而出的士大夫,当时最顶级的知识分子,不可能不知历史,“六国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这道理不懂?

    咋会有这等异想天开的想法?

    这不会让西夏感激涕零,只会让西夏更看轻赵宋,从而想自赵宋谋取更多利益。

    蒙恬好奇道:“这赵宋大臣都非蠢人,为何会有此想法?”

    李念道:“因为其等厌恶兵事,不愿起兵戈,并对西夏存有侥幸心理,觉得付出点原本就不属于自己土地,便能换取到与西夏的和平,是一件很值的事。”

    久未发言的王贲评价道:“也无怪赵宋难以完成大一统,这些赵宋大臣都未有大一统之心。”

    “那些地方是不属于赵宋,可在汉唐时属于汉唐,赵宋若有大一统之心,自当视之赵宋之土,认为故土失陷,今赵宋承继汉唐之志,当复故土!”

    王贲话落,冯劫笑着接话道:“人赵宋哪看得上汉唐故土,汉唐哪里有他们赵宋兴盛强大?他们那‘仁宗盛治’可是振古无及,远迈汉唐!”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