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临门一脚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四百九十二章 、临门一脚 (第3/3页)

早就养成了雁过拔毛的习惯。

    哪怕从大沽口登陆,把粮食运输到京师,官方运输消耗也不会低于三成。

    面对这样的恐怖消耗,出发前的三十万石,到了京师顶多剩下二十万石。

    对平息京中物价,倒是有积极意义,可边军那边完全是杯水车薪。

    即便是把运力拉到八十万石,一样满足不了需求。

    没有办法,时间拖的太长了。

    如果早几个月动手,多了几个月时间缓冲,情况就会好上很多。

    “有总比没有的好,最起码京中的粮食危机,能够迎刃而解。

    至于边军的补给,只能再等等了。”

    吏部尚书祝鸿轩缓缓说道。

    从江南把粮食从海上运过来,路程足有两千多里地。

    快则十来天,慢则一个多月,主要看老天爷是否给面子。

    来回一趟最快也是一个月,短时间内船队的运力,仅够供应京师所需。

    “祝大人,事情没有那么多简单。

    朝廷在边关的存粮有限,现在已经临近枯竭,边关的将士马上就要饿肚皮了。

    前面因为粮饷的问题,就闹过了一次。

    倘若再次断粮,后果不堪设想!”

    罗文博神色凝重的说道。

    后勤供应不上,他这个兵部尚书就难当了。

    前线的官兵,不可能饿着肚皮给朝廷卖命。

    受北虏长期袭扰的影响,长城脚下的军屯,早就荒废掉了。

    不光边关前线缺粮,临近的州府一样缺粮。

    想从周边调粮应急,都做不到。

    “罗尚书说的不错,边关的形势危急,万万不可能断了粮饷!”

    威远侯当即附和道。

    据他所知,受物资匮乏的影响,前线的逃兵是层出不穷。

    为了筹集粮草,一些将领甚至带着部队冒险越过长城,跑去草原上抢劫。

    如果不是真缺粮,谁愿意拿命去搏啊!

    人饿急了,什么事都干得出来。

    为了安抚军心,他们已经用尽了手段。

    迟迟不解决钱粮的问题,哗变只是时间问题。

    一旦边军崩了,大虞朝也就凉啦!

    “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发动全部的人脉关系,尽可能筹集船舶参与运输。

    能够抢运多少,就运多少过来。

    粮食在抵达大沽口后,一半送到京师平息粮价,一半送到长城一线救急。

    等到第二批粮食抵达,无需全部卸载,先送二十万石到辽东应急。

    另外从江南的税粮中,划拨三百万石给河南、划拨两百石给山东,用于赈灾工作。

    蜀地的春粮征收完成后,一半协饷西北边军,一半用于陕西的赈灾工作。

    ……”

    知道商议不出结果,姜书翰当即做出了决策。

    杯水车薪,也得送过去,最少要让边军看到希望。

    能不能发挥作用,他也不知道,现在只能尽人事听天命。

    ……

    辽东镇。

    “大哥,我们已经断饷半年了,下面的人心浮动。

    如果迟迟得不到解决,恐怕会生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大虞朝这次多半是要完了,干脆……”

    施靖明的话,刚说了一半,就被老大瞪了回去。

    “住嘴!”

    “蠢货,你想要害死我们施家么!”

    施靖风当即怒斥道。

    如果搁在勋贵系复兴前,手中有现在的实力,遇到这种机会,他还有胆子放手一搏。

    可现在的情况不一样,勋贵系的武装战斗力不弱,综合实力远在施家之上。

    此时冒头造反,就是给人家送军功。

    何况辽东镇也不完全是他们的一言堂,其中还有不少忠于大虞的将领。

    万一关键时刻倒戈相向,死的就更惨了。

    越是家大业大,心中的顾虑就越多,行事上也就越发谨慎。

    “大哥,三哥这次说的没错。

    今时不同往日,朝廷半年未发钱粮,各地边军的日子都很艰难。

    据说长城一线守军中,逃亡的士卒数量非常多,显然勋贵嫡系的部队日子也不好过。

    吃不饱,穿不暖。

    十分的战斗力,顶多还剩下五六分。

    相比之下,我们的情况就要好上很多。

    朝廷没有按时发放钱粮,我们还是想办法,解决了官兵的吃饭问题,部队战斗力并未受多少影响。

    此时顺势而上,夺取京师的概率非常高。

    如果一切顺利的话,我们还能用朝廷的名义,顺势收编勋贵系的部队。

    ……”

    施靖林的话,让施靖风很是震撼。

    本以为想造反的只有老三这个憨憨,万万没有想到浓眉大眼的老五,也有这种想法。

    不等施靖风开口拒绝,一众施家子弟纷纷开口劝说。

    描绘的前景是一个比一个美好,仿佛王侯霸业近在眼前,就等着他们去取。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