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3章:我要节制天下兵马 (第2/3页)
亡的恐惧。
说起来,武德三年出生的他,至今也才二十六岁。
二十六岁啊,正是一生中最风华正茂的时候。
这个时候去死,怎么愿意。
蝼蚁尚且偷生,何况是他。
“傻孩子。”
李世民抬手擦去他脸上的泪,指腹蹭到他颤抖的睫毛:“朕把你们叫到这里,就是要保你们活着。你以为承乾敢当着朕的面动手?”
“他学朕的玄武门之变,就得学朕留几分体面。”
李泰一愣,旁边的李治都不禁头一缩。
父皇当年留了什么体面?
李世民颇有些尴尬,他发现时候说的有些过头了。
自己当年除了没弑父,好像全都干了。
‘咳咳。’
李世民当即跳过这个话题,转而道:“承乾比谁都在乎名声,他要做超越贞观的帝王,就不能背上杀弟的骂名。”
说完,李世民心里有些感慨。
他是知道太子的优秀,尤其是这火炮,攻城神器,往后周边各国,还能怎么抵抗。
再有那火铳辅助,大唐军队,往后自当战无不胜。
在治理天下这块,李世民也是能看到的。
洛阳如今在太子手中,就繁华来说,已经是不输于长安了。
还有辽东。
作为太子,李承乾毫无疑问是极其优秀的继承者,以至于李世民阅遍史书,都不能找出来可以比拟的。
然而太过优秀的继承者,对于他这个皇帝来说,不是什么好事。
好歹算是半个开国之君,还不到五十呢,结果被自己长子逼得提前退休。
政变也就罢了,这是实打实强行以少胜多。
李世民是有几分不甘心的,可到了现在,再不甘心也只能认了。
李泰喃喃道:“太子真会放过我们吗。”
李世民眼神一凝,道:“朕就在这玄武门等着他,他要是敢做出杀弟之事,朕就一头撞死在这断墙上,让他刚赢了天下,就背上弑父的罪名!”
话语中带着几分无奈,事到如今,李世民唯一的筹码,就是自己的性命了。
话是这么说,但李世民心里还是有底的。
不管怎么说,对于自己长子,李世民还是有几分了解,是个讲究人,品性上没什么问题。
闹到今天这样的局面,说起来他自己也有些不小责任。
但从太子行事风格可以看出,不至于那么赶尽杀绝。
这也是李世民为什么没有趁机离开,好歹这是老李家的大唐,不想搞得那么支离破碎。
太子是长子,本就是储君,按照道理来说,这天下迟早也是要交给他。
先前两轮火炮后就停歇,李世民也能品出几分意味。
父子之间,这点默契还是有的。
“父皇!”
李泰和李治同时惊呼,李治更是扑通一声跪下,额头抵着冰冷的砖地:“稚奴愿去黔州,终身不回京,求父皇千万别做傻事!”
李泰也跟着跪下,膝盖砸在碎石上,疼得他龇牙咧嘴,却顾不上揉。
“青雀愿去岭南,这辈子都不踏足长安半步!”
他抓着李世民的裤脚,眼泪混着血污淌在龙袍上:“父皇您得活着,您活着我们才能活啊!您要是不在了,承乾还怕什么?那些史官的笔,还不是他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在死亡的危险下,李泰这个时候脑子转得快。
父皇不在,李承乾随便动点手段,有的是办法收拾他们的性命。
若父皇在就完全不同了,不仅他们不会是,李承乾不说想办法保住他们的性命,至少不会刻意弄死他们,否则父皇这边也不好交代。
李世民扶起两个儿子,沉声道:“朕不会死。”
“朕要看着他坐上龙椅,看着他怎么治理这天下。”
李世民自然也明白这么个事。
不过暂且还没太过担心,毕竟他还算壮年,不说长命百岁,活到七八十问题不大吧。
二三十年,太子这江山也够稳了,届时也不至于去寻两个弟弟的麻烦。
那也太没格局了。
至于青雀稚奴怎么安排,又或是流放去哪里,这点李世民暂且还做不了主,只能去跟太子协商一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