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流行文化是一种残酷的浪漫 (第2/3页)
是一个艺人能长红的根本,正因为西西弗斯这张专辑的发布很好地奠定了我倦的艺术人格,把他的作品推向了另一个层面,才让那群阴沟里的老鼠忍不住发动网暴抹黑他。】
【尽管我知道对于创作者来说,磨难会成为他们人生的一笔财富,一帆风顺未必就是好的人生,尽管我知道一段时间的沉淀会让艺人的职业生涯得到很好的延续,但还是不希望倦倦遭受苦难或陷入沉寂。】
与平时不同,面对此番席卷全球的争议,虽然网友和明星踊跃参加,展现出一致对外的团结一面,尤其嫂子们发在微博ins上的小作文,以及她们跟沈倦黑粉的对喷内容更是被集体搬运到国外引热议。
比如田姐就借此机会成功扬名海外,在欧美粉丝那边喜提“华国暴躁姐”之名。
但一向积极活跃的国内主流媒体却纷纷保持沉默,并未对此事发表任何态度。
尽管有些粉丝和网友表达了不满,认为在如此紧要的关头,自家媒体竟然不给自家人提供支持,就这么眼睁睁地看着无辜的沈倦在北美被狂喷,简直令人寒心!
但他们这么做其实也很好理解。
首先,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国内新闻是给国内看的,无特殊情况不会被搬运到国外,自然无法给予沈倦任何国际上的支持,除非把外交部发言人搬出来,但这未免也太小题大做了,显然是不可能的。
其次,事件性质也不一样。
之前像孟万州啥的都属于正治迫害,而沈倦这回充其量就是个民间争议冲突。
既然米国正府没下场。
那他们又有什么下场的必要呢?
所以为了不营造对立情绪将事态继续扩大,让被夹在中间的沈倦骑虎难下,他们让主流媒体缄默其口的行为其实才是最正确的做法,至少对沈倦本人最为有利!
接下来的几天,沈倦继续在京城拍摄各种品牌的广告,时间就这么来到了8号。
傍晚收工后,沈倦抽空和即将前往无锡进组《相逢时节》的王楚燃见了一面。
等菜间隙,两人来到餐厅露台。
眼前的城市流光溢彩、灯火通明。
音响正在播放沈倦的《Good Days》。
王楚燃看着沈倦那张平静的侧颜,咬着嘴唇犹豫片刻,还是没忍住表达了自己的关心:“这段时间米国那边一直在讨论你这件事情,甚至我在来京城的路上都在推特上跟那群米国人对喷,真的没事吗?”
“怎么可能没事?只是这件事还在可控范围内,所以不至于让我太着急而已。”
“你现在太火了,人气太高了,有很多人都看你不顺眼,我是说没有人可以取悦所有的听众和所有的看客,你已经很好了!真的很好!所以没必要在意那些出于嫉妒和憎恶而抵制你的loser的声音。”
自诩小娇妻的王楚燃看到有这么多人莫名其妙地跟风攻击沈倦是真的很心疼。
她恨不得化身田姐,瞬间掌握田姐的十八般武艺去没收那群剑冢野狗的族谱!
明明证据就摆在那里,可他们却不管不顾,只知道无脑发表仇恨性言论,或者通过发机器人emoji疯狂刷屏,似乎这样就能将心中那些见不得人的阴暗情绪毫无保留地释放出来,在沈倦身上留下伤疤!
那群人简直没有心!
简直不该出生在这个世界!
可沈倦这个无辜受害者却跟没事人一样,只是对她温柔地笑了笑,“我知道,我也不会在意,放心好了,毕竟名利场上的光鲜与诋毁,又怎么会比得上聚会结束后,与我一同收拾狼藉的平凡温存呢?”
“额我们有过这段经历吗?”
“没有。”
王楚燃微微皱眉:“那你.”
沈倦眉头微挑:“这其实是泰勒前段时间跟我通话时,她跟我说的,据说是她一首歌的歌词,我刚才跟你聊天时突然想到了这句话,所以就对你说了,也没什么特殊的含义,就是想让你开心开心而已。”
“你安慰我干嘛?明明是我来安慰你才对”
“因为感觉你的心情不是很好。”
王楚燃不禁翻了个没有任何杀伤力的可爱白眼:“说得好像你心情很好一样.”
王楚燃明明心情很生气很愤怒。
但又情不自禁地微微翘起嘴角。
因为她知道沈倦这是在对她好。
明明他才是最无辜最可怜的那个受害者,但他还是会考虑照顾到自己的情绪。
世界上像倦倦这么好的人不多。
而她就十分幸运地遇到了一位!
望着楼下的车水马龙,沈倦忽然想起了上世纪很多流行巨星的传奇经历跟此刻面临困境的自己何其相似,于是他有些感慨地说道:“尽管我们总说音乐是私人的体验,很多时候只需一副耳机就能感受到音乐营造出来的氛围和想要表达的情绪,比如我新专的后半部分就是如此,但音乐从其诞生之初,其实就承载着集体的意识。”
“而流行文化也从来不止关乎音乐,成就、舆论、八卦、抓马.这些东西共同组成了流行文化,所以上一个瞬间还是呼风唤雨的超级巨星,下一个瞬间可能就会变为受万人唾弃、受社会审判的罪犯。”
“倦倦.”
“嗯?”
王楚燃尽可能不让自己露出悲伤的表情,语调轻快地说:“你在说你自己吗?”
“是也不是,因为准确来说,我其实在说一种现象,一种将我们所有人包括在内的现象。”沈倦笑了笑,“说到这,船,你知道流行文化的永恒母题是什么吗?”
“不知道”
“有人说是爱,有人说是成长,有人说是面对未知的好奇,但我认为是名誉。”
王楚燃认真地看向这个在她眼里似乎全身都在发光的男人,安静地等待下文。
“其实我之前一直在思考这么一个问题,一个人究竟能背负多少外界的期望?为了得到这个问题的答案,我甚至把我自己当成了实验品,我几乎把我能想到的一切积累名气的手段都用了出来,然后”
沈倦笑着耸了耸肩。
“收获颇丰,效果有多显著你也看到了,站在时代风口,我只花了两年时间就建立了很多人一辈子都无法拥有的粉丝体量,但同时我发现人们似乎热衷于审判,因为毁神和造神同样能激起群体共鸣。”
“像我现在的处境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个观点,于是我忽然意识到名誉其实本质上是公众意识的折镜,很多时候并不属于我们自己,名誉是社会大众对于我们这些公众人物的情感投射,是无数个凝视眼神和评价话语交汇而成的一个虚拟形象。”
“外界给予公众人物的名誉能将我们塑造吹捧成一个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