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阵中相会仰天笑 (第2/3页)
异常的黑马,马身油亮如缎,鞍前横一杆大槊,槊杆黝黑,槊刃在阳光下闪烁着冰冷的寒光。马是黑龙驹,槊是寒骨白,正是单雄信。
单雄信策马至黄君汉近前,摘下遮面的兜鍪,露出了脸膛,但见他年约三十余,面色微赭,鼻梁高挺,一双浓眉斜飞入鬓,颔下浓须,梳理得整整齐齐,亦正仍是他一贯来的仪表风范。
“贤兄,多时不见,风采依然!”黄君汉首先开口,笑着在马上叉手说道。
单雄信闻言,面上似是微微一红,闪过点窘迫,旋即叉手回礼,说道:“今日邀兄相见,愚弟实是惭愧无地。贤兄前后给愚弟来了数封书信,愚弟却因种种缘故,皆未回复。尚盼兄台海涵,勿要见责。”
黄君汉看了看单雄信身后的几名从骑,一个是魏夜叉,一个是洪大师,其余两骑,也都是他的心腹,瓦岗旧人,便笑道:“贤兄的苦衷,愚弟岂能不知?这几封书信,贤兄回复也罢,不回复也罢,只要贤兄收到了,看过了,愚弟去信的苦心,想来贤兄也就知晓了。”
一个言“苦衷”,一个道“苦心”,却是相映成趣。
单雄信说道:“贤兄情意,愚弟岂能不知?不瞒贤兄,每次接到贤兄的书信,俺都不禁想起当年在瓦岗寨时,与翟公、贤兄等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的快意日子!也不禁想起追随翟公、魏公起兵后,我等驰骋中原,所向披靡,四方豪杰望风归附的盛况!可惜,往事如烟,不可再追,唯只使俺每有忆及,夜不能寐。如今世事变迁,你我虽仍兄弟情深,却已各为其主矣。”
黄君汉说道:“贤兄,此间皆是你我心腹之人,可否容愚弟直言?”
单雄信微微颔首,目光低垂,凝视了下寒骨白冰冷的槊锋,随即抬起,眼中闪过点痛楚,说道:“贤兄但讲无妨。”
黄君汉遂慨然说道:“方今天下分崩,群雄并起,固然非一人之力可定乾坤。然大势所趋,明主已出!贤兄英武盖世,智勇双全,怎会看不明白?又何苦画地为牢,自误前程?”
单雄信抚槊默然,良久乃叹:“贤弟,俺非不知天意人心,然受魏公厚恩,怎可背之?”
黄君汉闻言,声音提高了几分,带着凛然之气,说道:“贤兄!设无翟公容留,李密焉有今日?想李密投我瓦岗之前,遍转诸寨英豪,无人容他,惶惶如丧家之犬,是翟公与贤兄等念其可怜,才收留了他,岂料他一朝得势,竟行鸠占鹊巢之举,加害翟公!
“此等忘恩负义之贼,人人得而诛之!正因如此,汉王当年虽势单力薄,仍毅然与李密决裂,正为翟公报仇雪恨,为天下除残去暴也。公道自在人心,由是汉王义旗所指,豪杰景从,贤士归心。贤兄若仍执迷不悟,徒以贼恩自缚,恐终将与之同陷覆亡之祸,悔之晚矣!
“再者,贤兄请观今日天下之势,汉王抚有河北,根基已固,今提师渡河东进,中原州郡相继归附,兵锋所向,逆者败亡。贤兄!愚弟窃闻,识时务者为俊杰。拨乱反正,方是智者之选。愚弟不才,愿与贤兄共佐明主,立不世之功,岂不远胜於穷途末路,为无道之贼殉葬乎?”
单雄信听罢,抚槊的手微微颤抖,眼中神色变幻不定,挣扎、羞愧、不甘、忧虑……,种种情绪交织,仿佛有千斤重担压在心口,让他难以呼吸。
黄君汉这时仔细看去,见单雄信相貌虽然依旧,身姿虽仍雄壮,马也还是黑龙驹,槊亦仍是寒骨白,然而,却如何还有当年瓦岗聚义时的豪情,更也已无从翟让、李密起兵之初时的意气风发,只余下被风霜岁月和内心煎熬刻蚀出的沉重与疲惫,觉其暮气沉沉。
黄君汉心中暗叹,自知其缘故。
这一切的转变,都错在当夜翟让被杀时,他求生的一跪。这一跪,跪断了他的脊梁,跪碎了他的肝胆。他单雄信自此便困在了忠与义、恩与怨的夹缝之中,进退维谷,难以自拔。
“雄信贤兄!”回忆往昔,再看单雄信当下这般境况,黄君汉也是心潮起伏,他策马向前几步,与单雄信两马相交,探过身子,握住了单雄信抚在槊杆上的手。
这只手,粗糙、冰冷,布满老茧,却蕴含着巨大的力量。
黄君汉握得紧紧的,言辞恳切,发自真诚,说道:“李密於兄,或确有恩,然翟公昔年待我等之恩,难道就不是恩么?贤兄昔在瓦岗,与懋功、与汉王,皆推心置腹,交情莫逆,与汉王之谊,难道就不是情谊了么?万望贤兄勿再以区区贼恩,而误大义!当断则断。人生在世,不过百年,终有一死。若能舍却眼前之贼恩,幡然回悟,成天下之大义,效廉颇之负荆,周处之除害,若日月之食,消而众皆见之,青史所载,岂非英名永存?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