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7章 全在赚钱 (第3/3页)
吴清跟碰着劫匪似得,一脸震撼,“他们疯了吧!光是前三集就花了30万了,这后面一集卖这么贵?这代价比拍电影都高,我们从哪儿弄钱给他们?”
“.”
郑小龙也很无奈,听着领导的话,他总不能回一句:
你选的嘛偶像。
当初江弦卖的便宜那会儿,那不是台里一片反对的声音?
便宜的时候你们不买啊。
但凡那会儿有点儿魄力,这钱不也就省下来了?
现在这个时候了,人家上面儿的人发话了,观众们也都叫好了,收视率也上去了。
一部讨论度不比《便衣警察》低的电视剧,你再说贵?
那贵你别买啊?
你看全国观众能不能把咱们央视给拆喽?
郑小龙的话虽然没说出口,吴清也很快意识到了这一点。
如今箭在弦上,就算江弦给出的价格离谱,只要不超出承受范围,那他们央视就得硬着头皮整,硬着头皮跟“海马”买下来。
“先买吧,尽快安排播出,那个你回头把江弦叫出来和我坐坐,这工作不能这样子往下做,这才第七集,就十几万,再往后得成什么样子?”
“哎。”
郑小龙答应一声,全无心理负担,此刻看自家领导吃瘪的样子,再回想自己当初被骂的狗血淋头的场景,反倒生出几分报复成功的快意。
央视痛并快乐着的同时,也有其他人在快乐,有其他人在痛苦。
快乐的是百龙矿泉壶。
总经理孙寅贵快乐疯了。
他这个人,从小胆子就大。
82年,当时还是一个毛头小伙的他,发现把自己湘西老家的“雪峰蜜桔”卖到外地能赚一笔差价。
年轻人赚钱心急,本想使个心眼,和当地桔农约定晚上收购,趁夜色在秤上动手脚。
结果反被桔农算计了。
在夜色掩护下,桔农把大量青中泛黄的次等蜜桔充当好桔装箱,中间还掺杂了石块、碎砖一起装车。
孙寅贵自己一心在秤上做文章,完全未觉察。
直至到达目的地,收货人开箱验货破口大骂,他才傻了眼。
虽然初次经商就被骗,但孙寅贵还是凭借这份大胆,以及这份脑子活,赚到了一笔钱。
利用这笔钱,不安分的他开始在老家放起了高利贷,偶尔再投资一些自己中意的小专利或小项目。
当时正值下海风潮兴起,民间资本需求大,孙寅贵为人仗义,借贷也爽快,很快成为十里八乡的风云人物。
可惜,就在他坐地收利、春风得意之时,陷阱再次悄然而至。
有个借了钱还不上的朋友告诉他,附近金矿有人低价出手一块黄金,如果能买来转手卖给广东人,那就是一笔横财。
从不拒绝机会的孙寅贵自然心动,在“唾手可得”的财富面前,全然忘了“利高本无归”的训诫,抱着五万现金前去验货,结果被假扮成卖主的公安当场“伏击”,在监狱里关了7天,还被罚了款。
出来以后,孙寅贵怀揣几张多功能合页、防风合页、多功能闭门器等小专利、小发明图纸,到了京城碰运气。
结果,这次很顺利。
卖完专利,孙寅贵和朋友一块儿干塑钢门窗,但很快因为利益分道扬镳,他另起炉灶,搞了现在这个百龙绿色科技所。
单干后的孙寅贵,第一眼就盯上了“矿泉壶”。
在他看来,国内还没有这种可移动的饮用水净化装置,于是他借鉴国外产品,自己动手改良,发明了一款带壶芯显示装置的矿泉壶——“百龙矿泉壶”。
在孙寅贵手里,钱是有一些的,但不多。
而投资《编辑部的故事》,着实是一次冒险,江弦开的价,不是一笔小钱。
对孙寅贵来说,他吃到过兵行险着的红利,也挨过兵行险着的教训。
偏偏这一次,他就邪住了似得,不顾公司其他人反对,豪掷数十万金出去。
而从结果上看。
他完全赌对了!
市场给“百龙”的反馈,比观众们给央视的都热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