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6章 《世界很小是个家庭》 (第2/3页)
等了一天没等着。
第二天再看,还是没播。
第三天,又重播起了《编辑部的故事》第一集,第四集始终看不见。
一屋子大为恼火,立刻吆喝着给央视打电话,质问是什么情况。
但怎么也打不进去。
人家接线员非常无奈的告知他们。
央视的电话已经被打爆了.
昆仑饭店。
这是如今京城的地标性建筑之一,也是对普通人来说“高端大气上档次”的酒店。
这地方,金碧辉煌,不知道多少人挤破头都想进去工作。
海岩在这儿当总经理。
他这总经理也不是白当的。
海岩接手昆仑饭店的时候,这饭店负债累累,大窟窿等着海岩去填。
人海岩也不是吃素的。
愣是凭着自己的一股子韧劲儿,把这饭店给盘活了,这才有了饭店如今的景象。
要说起来,这海岩也真像网文里的重生者,他白天是职业经纪人,夜晚是畅销书作家,堪称最具有商业气质的文人。
就说这昆仑饭店,到他手里被管的那叫一个井井有条,而且一些个管理理念、改革方针都非常先进,这在这个年代是非常不容易的,因为大部分人都没有海岩这个思想,这是见识导致的局限性。
但是海岩就能做到,他一个也没接触过外面,就当过几年兵、当过几年警察的小学生,竟然有这样常人所不具备的头脑。
而且他还精通室内设计,京城昆仑饭店的上海餐厅就是他设计的,亚洲大酒店带船坞的餐厅也是他设计的,后来他还把自己的设计理念和想法融入并出版了一本《海岩室内设计》,这本书和他的影视作品一样带有浓郁的海岩色彩。
关键他也没和谁学过。
这都是他自个儿琢磨的。
再就是说海岩写的。
他的风格,有人把他归为通俗作家,有人把他归为畅销作家,可畅销和通俗顾名思义并不是一个概念,还有人把他归为公安作家,甚至归为侦探作家或情感作家。
总之不管怎么归,都很难把海岩的和别人归为一类,他自成一派,且他的都有一个特点,就是都能在商业上取得巨大的成功。
每当海岩有新的作品出现,立即就会成为文学界、娱乐界和影视市场的共同焦点。
剧情浪漫,情节紧凑,委婉跌宕,画感压抑,悬念重重是他作品的主要特点,观众们看起来既有新鲜感又有代入感。
马未都谈海岩的时候说过:“他为了写作可以不睡觉,早上8点之前晚上8点之后就是他的写作时间,而且真的是一个字一个字的手写。”
总之,能敏锐捕捉读者的需求并予以反馈,这对一个作者来说是非常不可思议的事情。
江弦这样的重生者知道读者们爱看什么,那是因为他经历过这些未来。
而海岩一个“土著”居然也能领悟到这一点,这就很不可思议。
除了写作,海岩还有个本事就是“造星”。
都知道,海岩是“京圈大佬”。
因为他捧了太多人。
在老外眼里,中国有造星能力的两个人:一个是张艺谋,一个就是海岩。
后来很多人熟知的知名演员,像孙俪、陆毅、徐静蕾这些个,都是被海岩挖掘出来,因为出演了他的剧迅速爆红,所以说他是造星达人一点儿也不为过。
而这种造星的能力,又很难不让人遐想
江弦能大量造星,是因为他知道哪些人就是角儿,他把这些人挖出来就行。
海岩呢?
总之,这么个人,参过军,做过警察,是畅销作家,是饭店管理职业经理人,是影视公司老板,还是室内设计师,嗯,后来又多了一重身份成为收藏家。
海岩自嘲说自己是“一流的室内设计师,二流的酒店管理者,三流的作家,四流的编剧。”
这话听听就得了。
因为在人家看来自己最次的编剧领域,都能写出那么多脍炙人口的剧本。
你就能看出这个人有多成功。
能在这么多不同且跨度极大的领域如鱼得水,而且总能紧跟甚至带动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