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552章 世纪级经典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552章 世纪级经典 (第2/3页)

候,章德宁告诉他,自己和江弦约了一篇创作谈,结果半夜她还睡着觉呢,江弦就给她把创作谈交过来了。

    当时章德宁就问他,这位作家是不是配得上“才思敏捷”四个字。

    如果说当时的李清泉,还不好对此妄下定论,作出判断。

    那现在,李清泉可以负责任的说,江弦在文坛绝对是才思敏捷的代表。

    不然不会在步入文坛这么短的几年之内,井喷一样大量的发表著作,且都是有巨大影响力以及深刻思想的杰作。

    “那我就等您的好消息。”李明烁任务完成,松了一大口气。

    话都说到这个地步了,他也没什么不放心的。

    哪怕到时候江弦真的没有交出作品,那李明烁也能说自己和北大都仁至义尽,是江弦不守信用、不兑现自己的承诺。

    而且他也偏向于相信,江弦是真的能够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这篇。

    这么优秀的一名作家,如果铁了心想做到在一个半月的时间内完成一篇,那这件事并不难,难的是这篇是否能够让作者、让读者、让文学评论家们觉得满意。

    嗯,和速度相比,质量才是最难把控的一环。

    另一边,江弦也觉得很有趣,没想到还有了一个创作时间的限制,这对他并不难,毕竟就在他脑子里,而且这篇,其实在原本的历史轨迹中,就是作者在3个月一气呵成的作品。

    而这部,却在半个世纪的时间里,火遍全世界,成了销量仅次于《圣经》的读物。

    江弦轻翻脑海中这篇的页张,文字入目:

    六岁那年读过的一本书,让我记忆深刻。至今我还清楚地记得那是一本描写原始森林的书,它的名字是《丛林故事》。让年幼的我十分惊讶的是书里的一幅图画:一头蟒蛇正张大巨口吞吃一只猛兽。

    书上用这样的文字解说道:“蟒蛇进食时,总是一口吞下去,然后一动不动地躺上半天,直到肚子里的猎物完全消化。”

    我于是对丛林有了许多神奇美妙的想象,我甚至用彩笔把它画在纸上,并给它起名一号作品。

    当我把我的第一幅作品拿给大人们看时,我期待着他们会尖声惊叫。

    但他们总说:“哦,一顶帽子而已,谁会怕?”

    我可不是想画一顶帽子,而是一条正消化大象的巨蟒。为了让那些看不懂的大人们看明白,我又画出了我的二号作品,一张把蟒蛇肚里的大象画出来的剖面图。就是下面这幅图的模样:

    但大人们却劝我别再费心去画什么蟒蛇,把心思放在地理、历史、算术和语法上为好。就这样,我当画家的梦想早在六岁那年就破灭了。我的一号作品和二号作品的失败,也使我对大人们失去了信心:老是要小孩子去给他们解释,真烦啊!

    我只好另选职业。后来我学会了开飞机,也差不多飞遍了世界各地。事实证明,地理真的很有用,如果夜间飞机迷航,我能马上分辨出是在中国还是亚利桑那地界。

    一生中,我交往过许多严肃沉稳的人,也在他们中间生活了许久。我曾经用心地去观察了解他们,但对他们的看法始终没什么改观。

    当我自以为遇到一个通达的大人时,我就会拿出一直保存在身边的一号作品,想试试他们能不能看懂。但总会听到这样的答案:“一顶帽子啊。”我也就不再说什么蟒蛇啊大象之类的了,只和他们聊些桥牌、领带、高尔夫球以及他们关注的政治话题。他们也就高兴起来,认为我是一个很时尚风趣的人。

    【飞行员】+【历险】=

    短篇,《小王子》!

    没错,江弦所合成的,正是这部被翻译成超过300种语言,堪称世界上最多翻译的书籍:

    《小王子》

    如果要评选20世纪最佳图书的话,那毫无疑问,这部一定是这个席位的最有力竞争者。

    为什么是【飞行员】和【历险】两条灵感呢。

    因为这两条灵感贯穿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