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 亮相 (第2/3页)
出现一款海外版的逍客,相较于大众和雷诺都“诚信”很多。
“如果只有一款车型,而且是没销往美国,日产的可以暂时放一放,单凭我们的做空报告,可能威力有限,必须结合美国、欧洲等机构的重罚才能让股市出现骤跌的预期。”
“而且,我们也确实需要考虑时效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被其它机构抢先,那就难受了。”
过山峰有过目标被别的空头先下手的例子,刘琬英考虑得比较全面。
俞兴赞同这种定策,对于车圈检测只有一个态度:“查吧,查吧,看看到底都能查出来什么。”
也算左右开弓,一方面是过山峰的检测,一方面是碳硅集团所能接触的异常表现。
时间进入2014,已经与脸书签订合作的Mus便开始在美国市场投流测试。
Mus没有选择全球其它市场,暂时专攻美国,但美国也分很多区域,一月的前两周就是对数组城市的测试,以更大流量来验证Mus软件在目前情况下的竞争力。
并且,相较于1月1日前的版本,Mus在投流前又更新功能,加入舞蹈模板,设置标签挑战,以此来激发用户的创作,同时择优在脸书、推特等外站传播。
Mus投流前的用户规模是24.6万,这些完全是冷启动之下的表现。
俞兴询问吕海颖:“你觉得两周时间的测试,多少是合格的?”
“能够到35万就不错,我们在五大城市投放,按照那边的建议是把年龄修改到13-18岁的青少年群体。”吕海颖给了一个答案,“如果核心数据的表现还可以,我们后续的投流能增加Mus在苹果应用商店的排名,速度会变得更好。”
她继续说道:“这两周的测试主要是注意我们在进行更加针对性的客户群体触达之后能不能提升留存率,现在的Mus已经是我们认为的应该具备不错竞争力的版本,所以……”
吕海颖双手合十:“师兄,我已经开始焦虑了!”
Mus是现阶段大家竭尽全力的结果,如果测试不佳,后续修改的方向可能就要出现大的变动。
俞兴点点头,没有怎么出声安慰,他很明白这是难免的,当初做微信的时候也很焦虑。
他琢磨一会后问道:“你们怎么看这次和吉姆的接触?”
吕海颖这次就过了许久才回答:“我和翟总还有志凌他们都谈过,这个脸书董事的机会确实还挺难得,大家总体的意见是可以开诚布公的谈。”
反正,Mus只是垂直细分的产品,吉姆的布雷耶资本以及中间牵线的熊潇鸽,他们按理也不会妨碍Mus的发展,再加上,微信和微聊的相互掣肘是必然的。
俞兴略微考虑,没有异议,只是说道:“那行,正好到时能出测试结果,你们就筹备筹备,全面的介绍Mus的设想与发展。”
吕海颖确认细节:“也告知熊总吗?”
俞兴点头道:“嗯啊,熊总是哥们啊。”
随即,他补了句:“吉姆和他很熟,两边有利益往来,很可能瞒不住。”
吕海颖觉得这就很真实了。
今年的春节是在一月份的最后一天,常规性的事情都要排得比较紧。
俞兴有个需要到市里聊碳硅集团全面情况的会议,也就自己先把情况都梳理一遍,彻底做到心中有数。
碳硅集团做到这一步,接下来的任务在主体也就很明确,上半年是生产线调试与供应链的确定,下半年是生产预量产车进行更多的测试、进行适配的补贴政策以及启动销售网络建设。
再然后就是量产爬坡、最终验证与交付准备。
当然,主体目标下仍然是细分的各种推进,但相较于前面的阶段已经轻松不少。
两周时间转瞬即逝,来自布雷耶资本的吉姆在1月15日上午抵达申城,第一时间见到提前抵达的熊潇鸽,然后又一起前往临港。
俞兴人在市里,公司这边便由钟志凌等人接待。
吉姆对于一片厂房景色的碳硅数据公司有了第一印象,扭头就询问熊潇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