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九章 君臣问政 (第2/3页)
护自己和宰相双方的体面。
政事堂外,赵孝骞含笑指了指前方的御街,道:“子厚先生可否与我漫步一程?”
章惇会心一笑,道:“臣愿追随殿下。”
二人一齐从政事堂走向御街,章惇这老货今日被敲打后,似乎打通了任督二脉,他终于懂事了,与赵孝骞并肩而行时,身子自觉地隐隐落后赵孝骞半步,以示尊卑。
赵孝骞对他的表现很满意。
老货虽然心眼小,报复心强,对外的人设是嫉恶如仇,百无禁忌,可实际上如果他真是这种性格,怎么可能当上宰相?
强势铁血之类的形象,糊弄一下外人就好,皇帝面前就别装了,都是千年的狐狸,谁不知道谁。
走了一段路,赵孝骞突然问道:“子厚先生觉得,我即位后,当如何治理天下?”
章惇精神一振,神情立马变得谨慎且凝重,他打起十二万分的精神,以当初参加科举的认真态度,沉思了许久。
赵孝骞的话不是闲聊,对章惇来说,这是一道考题,考他这个宰相是否合格,是否能长久地当下去,是否能与皇帝的心思和利益诉求保持一致,君臣是否能成为长期的合作伙伴。
简单一个问题,却关乎章惇未来的前程,不由得他不小心谨慎。
思考了许久,章惇缓缓道:“臣以为,殿下即位后,首先要解决新政修正的问题,此事关乎天下民生,关乎朝廷国库税赋,宜当速决,不宜缓行。”
赵孝骞点点头,也不做任何评价,表情更是平淡如水,看不出任何端倪。
这下章惇的心情愈发忐忑了,沉默了一会儿后,章惇接着道:“臣知道殿下的志向,是灭掉辽夏,社稷一统,但事有轻重缓急,有些事情迫切想做,可现实并不允许……”
迟疑了一下,章惇道:“这几年殿下率军抗击辽国,虽说每战皆捷,鼓舞大宋臣民人心,也为大宋开拓了疆土,臣固然为殿下的雄才伟略高兴,可是作为宰相,臣不得不提醒殿下……”
“大宋这几年用兵频繁,抗击辽国动辄十万大军,还不包括间接辅助的各地厢军,乡军团练,调动的民夫徭役辎重等等,可以说,殿下前方兵马一动,臣在后方就要支应数十万人马的吃喝。”
“大宋国库岁入过亿,这一点不假,可国库的支出也不能全部给前线的将士,偌大的疆域,每天发生那么多的意外和预订支出,说实话,如今大宋的国库,已经快空了。”
赵孝骞的脚步突然一顿,神情终于出现了一丝变化。
实话确实不好听,但章惇既然开了口,只能硬着头皮道:“殿下若欲即位后立马便发起灭辽灭夏之国战,请恕臣直言,国库支应不起一场大战了,如今才五月,等今年的秋赋入库尚需数月……”
“秋赋入库后,同样也支应不起,很多固定的支出其实已经提前预支出去了,一场灭国大战至少耗时一两年,国库拿不出这么多粮食供将士们吃喝。”
赵孝骞微微动容,沉默许久,叹了口气道:“看来首先还是要与民休养,让大宋慢慢恢复和积攒元气,之后才能发起国战。”
章惇欣悦长揖道:“殿下能这么想,大宋之幸也,苍生之幸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