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三十七章 册封大赦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八百三十七章 册封大赦 (第1/3页)

    太史局测算了黄道吉日,皇帝登基宜在五日后。

    说实话,赵孝骞也不知道太史局这群货掐算的日子是真有依据,还是纯粹糊弄人。

    自赵煦驾崩后,大宋官家的位置已经空悬很久了,各地民心不稳,对国家来说不是好事。

    太史局约莫也承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压力,于是随便定了个日子,假装是黄道吉日。

    毕竟在这种装神弄鬼的专业领域,太史局说啥就是啥,旁人若要反驳,你的专业知识至少要碾压他们,什么夜观星象,文王卜卦,梅花易数等等。

    五天时间,不长也不短,赵孝骞不着急,他有自己的节奏。

    政事堂内。

    太后坐在首位,赵孝骞忝陪侧座,章惇和一干宰相副宰相坐在末座。

    今日是小型朝会,意思就是有资格参与朝会的人不多,太后,未来的皇帝,以及宰相们。

    议题是定年号。

    每个新皇帝登基,是必须要换年号的,它代表着新的气象,以及把这个时代烙上独属皇帝的印记,让年号和皇帝本人深度捆绑,既便于民间不识字的百姓铭记,也便于史官记录历史。

    当初赵佶差点登基,他的年号都已被定下,叫“建中靖国”。

    “建中靖国”的意思,是有深刻含义的。

    它代表着君臣的理想,意思是收复江山,完成大宋一统。

    这就是所谓“靖国”的意思,毕竟如今的大宋锋芒正盛,军事力量空前强大,灭亡辽夏并不难,达到“靖国”的目的,并非痴人说梦,是真有可能在几年内实现的。

    定下这个年号的时候,大约君臣们都忘了,他们摘的是赵孝骞种下的果子。

    四个字的年号很少见,也不知当时的朝臣们是怎么想的,赵孝骞并不喜欢,不过当时他正处于蛰伏时期,正在暗戳戳搞事情,年号的事他懒得过问,反正最后都会被废除的。

    如今赵佶倒了,人被宗正寺圈禁,大理寺和御史台正忙着搜集锁定他的罪行证据,过不了多久,赵佶就会被流放岭南。

    当然,他有没有命走到岭南,那就要看他的运气了。

    赵佶倒了,当初定下的年号自然是不能用的,太晦气。

    于是今日太后和赵孝骞召集几位重臣,重新商议年号。

    政事堂内有点吵,大家的意见都不统一,各人都有各自的意见,而且引经据典,头头是道。

    赵孝骞被吵得脑仁疼,不禁伸手按揉自己的太阳穴。

    年号,屁大个事儿,你们不能商量好了再请我来吗?我负责盖章就是了。

    坐在主位上的向太后见赵孝骞一脸不耐,不由笑道:“成王耐心点,年号是大事,必须慎之又慎,总要有个切实且合适的说法,才能颁告天下,不会被天下的官员士子诟病,无损皇帝和朝廷的威严。”

    向太后现在对赵孝骞仍称呼“成王”。

    这是规矩。

    只要没完成登基大典,赵孝骞就只能是成王,这个时候称呼官家,那叫“僭越”,是不合礼制的,回头御史们那一张张喷粪的嘴……

    太后对赵孝骞说话的语气很温和,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