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八百二十九章 舍我其谁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第八百二十九章 舍我其谁 (第3/3页)

,那么赵孝骞确实是合适的人选,没有之一。

    这些年赵孝骞为大宋立下的功劳,简直神奇得无法想象。

    相比汉唐的霍去病和李世民亦不遑多让,如今的他已是光芒万丈,若大宋在他的治下,开创一个汉唐盛世绝对不是梦想,群臣有生之年是真的有可能看到的。

    而且这几日的汴京风波里,赵孝骞不显山不露水,却以雷霆之势控制了局势,宫里的太后,朝堂的宰相,都有意无意地偏向他。

    这些事实摆在面前,群臣若还没看清楚,未免太小看他们的智商了。

    所以,打一开始,什么简王端王,早就注定是炮灰,真正有野心,有谋划,处心积虑夺位的人,是赵孝骞!

    这年轻人,藏得真深啊。

    在今日燕云边军平叛以前,谁能察觉这个低调的一言不发的年轻人,居然才是真正的主角。

    此时此刻,太后和章惇都已经铺垫到这一步了,群臣还能说什么?

    一些固执守旧的朝臣紧皱眉头,他们自然是想反对的,这明显违反了祖制。

    甚至包括一些新党官员,其实内心里也不大乐意接受章惇的提议。

    不立嫡长改立贤,天下人还不得炸锅,现在他们说同意,传出去会不会被天下人唾骂?

    违了祖制而登基的皇帝,皇位的正统性是否会被质疑和诟病?

    若是赵孝骞登基后被千夫所指,他们这些赞成的朝臣难道不会被连累?

    顾虑太多,麻烦太大,以至于章惇提议后,殿内只有窃窃的议论声,并没人出来附和赞同,就连新党官员也沉默不语。

    太后和章惇对群臣的反应有些意外,二人对视一眼后,都看向赵孝骞。

    赵孝骞却毫不在意地笑了笑。

    本来这件事就没打算今日能定下来,当皇帝那么容易,大家当面举个手,谁赞同,谁反对,这岂不是儿戏?

    当初与太后和章惇联盟时,利益方面赵孝骞已经照顾到了,大家算是双赢,但要朝堂集体通过,还需要一个名正言顺的理由。

    不急,理由很快就有。

    于是赵孝骞站出来道:“太后,此事重大,不可轻易决定,臣提议不如暂时搁置,这几日政事堂枢密院和朝中各部朝臣先处理叛乱善后之事,容后再考虑新君人选问题。”

    赵孝骞这个主角都开口了,太后自然不能多说什么,只好无奈地点点头。

    朝会散去,群臣纷纷走向宫门外。

    走出大庆殿,看到殿外的廊柱下,广场上,宫宇旁,处处旌旗飘展,燕云边军披甲列队巡弋宫闱,他们面容冷峻,纪律严明,举手投足都带着一股子肃杀之气。

    以往禁宫里那些值守巡弋的诸班直,同样是披甲列队,可他们的精气神跟现在的燕云边军根本没法比,完全不在一个档次上。

    赵孝骞与群臣一同出殿,沿路遇到燕云边军将士,将士们纷纷朝赵孝骞躬身抱拳,口称“拜见殿下”。

    赵孝骞含笑点头,挥手令他们各司其职,将士们这才恭敬地离去。

    这一幕看在群臣眼里,愈发敬畏与无奈。

    仅仅只看燕云边军对赵孝骞的敬畏崇敬的表现,已经说明太多问题了。

    大宋的新君若不是他,还能是谁?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