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429 泊林电影节的邀请函,大戏正式开场(六千字求追订)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429 泊林电影节的邀请函,大戏正式开场(六千字求追订) (第1/3页)

    与此同时!

    海子里的一间雅致会客厅里,程学民正坐在廖老对面,手里捧着杯温热的碧螺春。

    窗外的雪已经停了,阳光透过松枝洒在青砖地上,映出班驳的光影。

    “《太极》的拍摄工作还顺利?”廖老放下茶杯,指节在桌面上轻轻敲击着,“听说你们为了赶柏林电影节,连轴转了一个多月?”

    程学民立下的军令状,就是拍摄《太极》电影,送去泊林电影节上参展。

    不求拿奖,只求给《太极》电影打点广告,宣发一下。

    这之前就已经跟吴老和廖老这边通过气的,他们都知道程学民拍摄太极电影,真正目的到底是什么。

    所以这次文代会上,廖老才会亲自找程学民谈谈。

    毕竟这可是事关一千万美金外汇的军令状,如果能把这个斩获拿下,意味着什么不言而说。

    就是刚才老领导临走之前,都特意询问过廖老一句。

    所以这个军令状,太极电影这个创汇项目,可是通了天的。

    大家都在等着看结果。

    “还算顺利,汪厂长他们盯得紧。”程学民笑了笑,接着说道,“就是配乐有点争议,有人说用《茉莉花》太柔,压不住武打的气势。”

    是的!

    程学民在配乐上面做出了改变,把他之前致敬照抄《太极宗师》主题曲《夜已暮》给换了。

    觉得那主题曲确实好听,跟《太极》这部武打片主题也相得益彰。

    但媳妇儿冯家幼却给了她提议,说这是送去国外参展的作品,虽说是一部武打片,但整个主题不能一直都是热血沸腾,得带着一点柔。

    好嘛!

    自己媳妇儿竟然有这种慧根觉悟,着实给了程学民一个大惊喜,便鼓励她接着说,该怎么带着一点柔?

    可冯家幼又说不出一个所以然来,就直觉告诉她,要插点柔的因素。

    就跟太极武功的核心奥义一样,该刚的时候刚,该柔的时候也要柔,正所谓四两拔千斤,得刚柔并济。

    好嘛!

    程学民心里也是大为震惊,看不出来自家那傻媳妇儿,竟然还能想到这么多。

    看来其嘴上不说,演不了里面的女主角,但其实暗暗里已经将《太极》剧本,给全部吃透了。

    太极电影,本来就是一个刚柔并济的主题思想。

    江湖儿女的热血柔肠,本该就是热血跟柔肠刚柔并济。

    最后,自家媳妇儿冯家幼就突然来了一个灵感,可以把主题曲跟伴音插曲,换成儿女柔情一点的,不要那么暮气沉沉的。

    所以,便有了我们经典柔情《茉莉花》,取代原本程学民写的《夜已暮》。

    可等程学民将这个想法,告知给燕影厂的时候,却是受到了老厂长他们的不同意见。

    觉得太极本来就是一部武打片,别的地方可以柔情,但是主题曲必须要跟电影的主题思想保持一致,他们觉得程学民之前特意为《太极》写词谱曲的主题曲,就非常的话。

    根本不用换成《茉莉花》,太柔了!

    现在廖老这边关心询问起《太极》工作的进展,程学民便一五一十的作出了汇报。

    “柔能克刚!”廖老闻言,眼里闪过一丝赞许,说道“太极剧本我是看过的,他体现的主题精髓不就在这吗?

    当年我们在陕北打游击,硬拼拼不过,就靠一个'巧'字。

    艺术创作也一样,不用非要剑拔弩张。”他顿了顿,话锋一转,“这次文代会上的风波,你别往心里去。允许不同声音存在,才是改革该有的样子。”

    程学民点点头:“我明白的!”

    “其实安绍康他们的批评,也不是全无道理。通俗文学确实要警惕低俗化,这个度得把握好。”

    “你能这么想就好!“廖老拿起桌上的《高山下的花环》手稿,封面上已经批满了红色的修改意见,“你在前线的那段经历,写进书里了?”

    “写了一小段,怕太敏感,没敢多写。“程学民有些不好意思,“当时在猫耳洞待了七天,听战士们讲了很多故事,比我编的精彩多了。”

    廖老的目光沉了沉,点头称赞道:“该写的就得写!老百姓不光需要娱乐,也需要知道,安宁的日子是怎么来的。”

    他又指着窗外的松树,说道:“你看那树,冬天看着光秃秃的,春天一到,照样发芽。好作品也一样,经得起风雪。”

    午餐很简单,四菜一汤,都是家常口味。

    廖老特意让厨师加了道陕北的糜子饭,笑着说:“让你尝尝家乡的味道。”

    程学民非常的触动,觉得这顿饭虽然没有他想象中的奢华,但廖老的和蔼可亲,平易近人,让他这顿饭吃的很轻松,倍感荣幸。

    临走时,廖老握着他的手,说道:“还是那句话,不用有压力,能让世界看到中国的变化,就够了。”

    程学民望着老人鬓角的白发,突然想起冯父常说的话:“真正的大人物,都像老黄牛,默默做事,不声张。”

    回到人民大礼堂时,午休已经结束。

    程学民刚走进会场,就被燕影厂的人围了起来,询问着他在海子里用餐的殊荣。

    程学民的目光扫过会场,看见江城大学的席位空荡荡的,只有几张折迭椅孤零零地靠在墙上。

    老厂长汪杨在他耳边,偷偷的嘀咕了一句:“刚才李默安被抬走了,听说.吐了血。”

    “人没事吧?”程学民皱了皱眉。

    “医生说情绪激动引发的胃出血,问题不大。“老厂长叹了口气,说道,“也是个可怜人,太钻牛角尖了。“

    程学民没说话,回到了自己的座位上坐下。

    主席台上,茅老正在发言,讲的是“文学的包容性”。

    阳光透过玻璃窗照在他花白的头发上,像镀了层金。程学民突然想起廖老的话,“允许不同声音存在“,心里豁然开朗。

    散会时,他在门口遇见了安绍康。

    年轻人眼眶通红,手里捏着个牛皮纸信封,看见程学民就躲开了,却又在几步外停下,转身走回来,把信封递过来:“这是.李老师让我交给您的。“

    信封里是几篇文章的剪报,正是抨击程学民的那些,上面用红笔改得密密麻麻,最后一句是:“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程学民抬头时,安绍康已经走远了,背影在夕阳里拉得很长,像个做错事的孩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