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百六十四章登高俯瞰望滇海相思龙城无内外 (第3/3页)
。
庐赵伦被吴志刚调离,宫廷女官鸣凤辗转来到镇灵苑,她每天郁郁寡欢,一言不发,两眼发直,每天盯着庭院前的龙池,是花痴也是真痴。
闫莹也不指望有人能照看自己,因为自己身边的侍女都无缘无故的消失了,是自己害了她们,不来也罢。
起初她以为凤鸣来监视自己的,但这样痴呆的样子,对自己没有任何威胁,反而担心她一不留神就跳入龙池自溺。
自此祭坛祭祀之后,闫莹再未出过镇灵苑,进出的侍卫也变得谨慎,来送物资和吃食从来都是噤若寒蝉,三缄其口。
十年,闫莹早就习惯了独处,不过,其内心还是渴望有伴,但自己的伴都死于非命,这鸣凤好像半个死人,福祸所依,至少其性命应该没有被杜良王廷所惦记。
抬头可见祭台,高耸入云,和西南墙外的大桑树一样,一个高,一个大。
祭坛高的像是旗杆,云动他也动,好像晃晃悠悠。没看出来大桑树高,但像一片乌云,即使落尽了叶子,没落叶更像,乌黑乌黑的一团在,怎么梳理都散不开一样。
自从尹健葬导来这镇灵苑,大桑树西边又开了一道门,兵士们把流向西边密林的龙溪引向正南和正北,这新挖的壕沟正好把尹健的陵墓隔开,偌大的镇灵苑越发显得孤独和荒凉。
鸣凤拿着纸片疯子一样的叽里哇啦的乱叫:“有蝴蝶......有蝴蝶......”
闫莹当她是疯话,闫莹知道这鸣凤是个安静的疯子,并不发作,也从来不打扰自己。虽然西厢房,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闫莹独自綄纱,担水种菜。原来都是和香菱,现在鸣凤有时跟着身后,揉手捏脚,就如同闫莹的影子,也不说话,神志有时清醒有时疯癫。
春去秋来,现在立冬,几棵长青树经历了风雨侵袭,却依然枝繁叶茂,一年四季尽是春的气息,冷风寒霜中反而愈发的郁郁葱葱。
白天看云开雾散、行云流水。晚上星月点点,黑夜里划过的流星,这是闫莹内心的火炬。
她日思夜想火龙果光复滇海,她自然向往夫妻恩爱,子女成膝而欢。但也清楚人神鸿沟再难逾越,只能期盼火龙果光复滇海,拯救苍生。
自己不是神,是民,众口铄金,攒久成实。这十年杜良和艾扎让自己成为了神,不得不为之。但火龙果才是真正的神,他是天下苍生的圣主,帝王不为一己,而为大众。
闫莹抬头看看天,灰蒙蒙,雾气腾腾,要变天了。庐赵伦走后,她已失去了和外界的联系,不过今天鸣凤捡拾的纸片,这绝对是火龙果亲自书写,自己认识火龙果的字迹,有种莫名的亲近感,让闫莹知道了火龙果要破城。
自己能做些什么呢?自从进得滇海就被囚禁于苑,这是牢笼,表面上看自己已经适应,但不得已而为之,这是一种无奈的接受。
一个被关押的神,虽然生命无忧,丰衣足食,但自己已经没有了灵魂,只剩下一个空壳而已。
闫莹把纸片拿在手里,很认真的把玩端详,风吹来的这张纸片,其实一种橡皮的叶子,把里面的蜡纸层都削刮了,薄如蝉翼,光线穿透,明黄晶莹,很像云锦或者是蜀锦,香菱在是时候从禁墙外进来过,自己现在的内衣就是用云锦做成。
香菱说的头头是道:秋天里采摘光滑厚实叶片,经过杀青,蒸煮,类似于制茶的前几道工序一样,叶片边的轻薄,脉茎柔和模糊,显然成了一种便于书写,并且效果良好的纸张,用碳黑书写出来的字迹便于长时间的保存,即使经过雨淋日晒数年也不会消失,每张叶片能书写数百字,是滇海滇海地区农家记事的好工具,经过数道工具精心加工,极为的精美,在新都城、攀城、苍山以及意外很大的地区都普遍使用,当然类似蜀锦、云锦、缂丝书写更为精美属于奢侈至极,现在已经被禁止书写之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