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不留手尾、不落口实 (第2/3页)
一种腐败手段。
对远东银行而言,放出去的贷款本金形同鱼饵,一旦国营厂无法偿还,债权自然转化为股权。
这样一来,远东银行既无需明目张胆的去收购国企,又不必投入大笔资金,只要遵循合同条款,就能名正言顺地把一座冶金厂的厂区、土地乃至附属资源收入囊中,相比直接投入巨额资金搞并购,跟一家亏损的企业合作,这样做的成本极低,却能高效建起对实体资产的控制权。
在苏联这个庞大而摇摇欲坠的体制内,除了石油出口,几乎再没有国企能够真正实现盈利。
国营企业来远东申请贷款的这一刻,等同于大家心知肚明,要用厂子捞这最后一笔。
“不过也要考虑到风险问题。”
徐文海看了翟远一眼,忍不住提醒道:“哪怕苏联刚引入市场化信贷原则,但毕竟这类国企,在名义上仍属于国家资产,背后牵扯政治因素同样不低,万一出问题就不是单纯的金融合同风险,而是来自政治性质层面的指控……”
厅里的气氛微微一凝。
翟远轻轻嗯了声,叼起烟低头点燃,起身走到一旁的保险柜旁。
“给你们看样东西。”
翟远从保险柜里取出一份文件,随手扔在桌上,开口解释说道:“远东的股东之一,奥尔洛夫中将昨天送来的一笔合作业务,伏尔加河畔的瓦尔代食品加工厂,1982年落地建成,厂区占地五百亩,进口自东德最新的生产线,全新机器,加上厂房、货仓以及伏尔加河天然的运输便利,理论上可以供应全莫斯科的食品配给……”
翟远说到这里,笑了下:“不过现在来看,这间食品厂显然没有达成原定计划,莫斯科社会发展银行去年对这间瓦尔代食品加工厂进行了简单估值,资产保守估计在五千万卢布左右,毕竟新兴企业嘛,比那间冶金厂价值更高。”
徐文海在内的几位专业人士安静听着翟远的介绍,
等翟远示意自己讲完,指了指桌上的文件,众人这才齐齐凑上前去翻看。
只简单翻了几页,所有人都面面相觑,从各自眼中看出惊诧,接着不约而同抬头望向翟远。
徐文海眼神犹疑的问道:“翟先生,是不是拿错了资料?”
“我想应该就没有。”翟远笑着耸下肩,说:“瓦尔代食品加工厂,感兴趣的话,你们明天可以去伏尔加河畔实地考察一下。”
徐文海等人的目光再次移动到桌上的那份文件,确认无误后,各自的呼吸都跟着粗重起来。
一枚枚鲜红的印章盖在文件扉页,
国家计划委员会、中央审计委员会、莫斯科财产基金及经济委员会、苏维埃社会主义联盟财政部……
跟随印章一同浮现在纸张上的文字,是一份有关瓦尔代国营食品加工厂的资产审计:
‘瓦尔代食品加工厂,始建于1960年,厂区占地约六十亩。经核查,工厂多条生产线运行状况不佳,设备陈旧损坏严重,厂房与货仓建设楼龄超过三十年亟需改建,管道、电力与机械系统均存在安全隐患……’
薄薄的几页资料,便将翟远口中价值五千万卢布的优质企业,变成老破小的落后工厂。
盖上鲜红印章的各个部门,最后又给瓦尔代国营食品加工厂进行了一轮估值,
“两、两百万卢布?”
一名审计师咽了口唾沫,难以置信出声,只觉这个数字与翟远提及的五千万估值相差甚远。
“名义上是两百万卢布,不过这间食品加工厂要从远东银行贷款的话,只收美金。”
翟远大喇喇坐回原位,掸了下烟灰,竖起一根手指说道:“一百万美金,一个月之后瓦尔代食品加工厂就会宣布破产,所有资产全部抵押给远东银行用作债务偿还。”
此起彼伏的嘶气声在贵宾厅里响起,
徐文海与几位专业人才对视,皆看到对方眼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