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075、板上钉钉(求月票)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章 回目录
    075、板上钉钉(求月票) (第3/3页)

行文化殖民,实行精神层面的控制。

    顿了顿,杨荣继续说:“弱国无外交,清政府除了抗议还是抗议。到了民国时期,军阀混战,军阀自己也盗,谁还有心思管日本人。土匪、盗墓贼是有模学样,呵呵,这里面最出名的就属马福田了,他原本准备盗掘东陵,谁知消息泄露,孙殿英这个黄雀在后。”

    这位孙某人盗墓可能是史上最没有技术含量的一次,不用看风水,不用罗盘,更不用洛阳铲,只用一样东西:炸药。

    说到此人,杨荣蜻蜓点水,点到为止,毕竟此人从东陵带来的宝物早就送给了常某人、夫人等一干皇亲国戚,以此换得新五军军长的位置,戴老板就是他的引路人。

    岔开这个话题,张义一边翻阅卷宗,一边问:

    “最近地方上盗墓的多吗?”

    “多,屡禁不止。”杨荣叹了口气,“沦陷区我们鞭长莫及,只说国统区,长江南北,盗墓贼自成体系,分南北两派。北派有辽沈帮、恒洛帮、关中帮等等,常用工具是洛阳铲。南派包括长沙、江宁帮、岭南帮等,他们用的是短柄狙。要说这里面技术最精湛的,又属长沙土夫子,他们对墓边的泥土辨别能力很强,据说还煞有其事地总结出了‘望闻问切’四字要诀。”

    “土夫子”不是指某个人,原本是对长沙以卖黄泥为生者的俗称。

    还有人卖黄泥?时代不同,这年头长沙城里的老百姓都以烧煤炭为主,而煤炭中需要加人黄泥以增加耐烧度,所以对黄泥巴的需求极大,于是逐渐衍生出卖黄泥的职业。

    而优质的黄泥“糯米泥”多为古墓墓坑的回填土,土夫子们在挖掘黄泥时偶尔也会挖到陪葬品,发现有利可图之后,直接改行做起了盗墓贼。

    乱世之下,恶就彰显。人为了活着,什么事干不出来,当兵不成就盗墓,盗墓嫌少就抢劫,胃口大了就杀人越货。

    盗墓贼可不讲仁义道德,起了贪心,即便合伙盗墓的大多是亲戚,而且是血亲,但儿子埋老子的事也时有发生。

    据说为了防止这种事发生,盗墓界不得不改了规矩,变成儿子下洞,老子守坑,这才保得平安无事。

    张义思忖着,他依稀记得中国的铀矿主要分布在湖南、贵州、广东、内蒙、辽宁等地,内蒙、辽宁、广东鞭长莫及,但最起码得保证湖南、贵州不出事,否则一旦日谍和这些唯利是图的盗墓贼勾结,后果不堪设想。

    “麻烦杨处长嘱咐湖南、贵州那边情报处的兄弟帮我留意一下,看看近期有没有打着探险、考察、盗墓旗号活动的可疑分子,张某感激不尽!”

    “放心,既然是老板嘱托的任务,事关党国安危,杨某责无旁贷。”

    “谢了,杨处长,我那里还有一副《古梅图》,虽比不上送给戴老板的《墨荷图》,但也别有一番韵味,等我出去,便送到你府上。”

    杨荣大有深意地看了他一眼,双眼发亮:

    “这可是好东西,从哪里搞到的?”

    “余大成,市府建设局的副局长.”张义简单解释了几句。

    “老弟啊,还好你手快,将他截住了。否则这个腐败分子溜了,珍宝也跟着流落他乡,那你我岂不成了国家的罪人了吗?”他言语间竟有些愤慨。

    张义顺着他的话说:“是啊,珍贵的东西就应该留在懂行的人手里。”

    “谁说不是呢,那,我就却之不恭了?”杨荣心满意足地走了。

    另一边,两辆汽车一前一后行驶在通往郊外的公路上。

    鼻青眼肿的何商友坐在其中一辆轿车的后座上,闭目养神,思考着。

    他们此行是去军统四一农场,一是如今他这幅姿态,不好抛头露面,算是去修养。

    二来,则是在四一农场架设电台,指挥潜伏在宝塔山外围的党政情报处卧底伺机活动。

    最后,则是为了让局内的内鬼自己露出尾巴。

    按照他和戴老板商量的计划,局里会放出一些细枝末节的风声,而他这段时间待在农场,内鬼见不着他,铁定会坐不住,所以,谁要是打听,谁就有问题,板上钉钉!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