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377章 闯王登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章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377章 闯王登场! (第1/3页)

    【在十七世纪二十年代之前,每年停泊在马尼拉的中国商船多达四十一艘。】

    【而到了1629年,只有六艘。】

    【显然,依赖东南亚当中转站的明朝,估计是没有什么白银流入了。】

    “才四十一艘吗?感觉也不多呀。”

    夏雨雪想起之前看到过的达利安港宣传片,那真的是“百舸争流”,港口岸上那集装箱都堆成了山。

    而达利安港在规模上甚至还排不上号。

    不过紧接着夏雨雪就笑了,她也是真的熬夜熬傻了,竟然拿封建时代的大明和现代最强工业国对比。

    而且大明的数据还不是本土,而是在马尼拉的船只停泊数量。

    【弹幕:说船少是对大航海时代的航海规模缺乏基本的了解】

    【弹幕:那时候生产力也不高啊,一艘船能装不少货物呢】

    【弹幕:一艘船上的货物,就至少价值十五万两白银,这还能算少吗?】

    看到这条弹幕,夏雨雪不由得瞪大了眼睛,将整个脑袋都凑到电脑屏幕前,仔细地分辨着弹幕上的汉字,生怕自己认错了哪一个字,导致意思发生改变。

    一艘船十五万两白银,四十艘就是六百万两。

    减去三十五艘,也就是每年减少了五百二十五万两白银。

    这还真的不是一笔小数字了。

    崇祯朝一年的财政收入有没有这么多都不一定呢。

    而历朝历代的皇帝们看着这条弹幕,瞪得眼珠子都要蹦出来了。

    一艘船就是十五万两银子的啊,这些钱即使是对于一个大一统的封建帝国来说,也能干许多事情了。

    更何况是每年六百多万两银子的收入。

    明朝的皇帝能忍住不把这行当攥在自己手里真是这个(大拇指)。

    怎么忍住的?

    还是说那些明朝的皇帝不知道这么赚钱?

    之前天幕上跟他们说,海外有金山银山,他们还没什么具体的概念,只是想着有空了安排些人去海外探查一番。

    毕竟远洋航行还是很困难的。

    但现在……

    新大陆和欧洲我们去不了,那在家门口做做生意总没问题吧,大把大把的银子哗啦啦地来啊。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