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章 游说刘、庞 (第3/3页)
来寻自己联络感情,更深一层则是代表曹昂来笼络自己,想不到还有这等秘事,当即连连保证,绝不会将消息告知他人。
接下来,司马懿将剑阁、天雄丢失,左幕军已经截断了联军粮道,如今联军只能倚靠成都城内的存粮一事告知了庞羲。
庞羲越听额头冷汗越多,身形微微摇晃,竟然有些难以自持了。他做梦都没想到,局势竟然会一下子恶劣成这般模样。
庞羲只是众人之姿,能看清楚一些简单的态势,可让他想办法解决如此难题,那简直就是强人所难了。
“这、这该如何是好!?”
庞羲脑子里想着压低声音,却控制不住情绪大声叫喊起来。好在司马懿和杨修也都没和他计较,只是在一旁等着庞羲发泄情绪。
整整过了一盏茶的时间,庞羲才渐渐的冷静了下来。
看见在座的司马懿和杨修也就沉稳,庞羲忍不住生出了些许希望,莫非曹昂已经想到解决的办法了?
于是,庞羲赶忙追问起曹昂有何应对之策。
司马懿顺理成章将撤离成都的方案托盘而出,告知庞羲。
庞羲听完,陷入了沉默之中。
撤离成都莫说是刘璋了,就是庞羲也是极不愿意的。
益州虽然偏远,远离中原繁华之地,但这不代表成都就不繁荣了。
事实上成都不但繁华,而且丝毫不逊色于中原大城。
东汉时代,能够胜过成都的,恐怕也只有首都洛阳,辅都长安、以及龙兴之地南阳了。即便是吴县、襄阳、江陵、邺城、彭城、寿春这些天下第一等大城市也是无法同成都争锋的。
益州可是有着天府之国的美名,蜀锦的养殖、编织技术甲于天下,又有茶叶、井盐、铜铁之利,虽然西汉水因武都大地震而断绝了同汉中,关中的联系,可商人们宁可走千里栈道也要入蜀,可见其中利润之丰。
所谓扬一益二,那也是唐朝后期,乃至于北宋才开始的。
此时的扬州,还真比不上益州富庶。
成都作为天下前五的大城,不但人口茂盛、商业兴旺、建筑宏伟、工坊林立,各路商贾云集,商旅络绎不绝。
庞羲作为刘焉时代的重臣,跟随刘焉入蜀,又在刘焉死后为刘璋一度重用,在成都过的日子几乎不逊色于当年在雒阳时节。而且这些年来,庞羲在成都置办的产业,城外的良田,工坊矿产,可绝对不在少数。每年可以给庞羲带来上百万钱的财货,数百匹各色布帛绢丝,以及各色铜器、井盐、茶叶和上万石粮食。
此时撤走,等于是将这些产业悉数抛掷,这几乎不亚于要了庞羲的性命。
庞羲思索良久,终究还是摇头道:“这……这如何使得,况且成都城坚池深,城中又有粮草积蓄,正合死守。雒城虽然也是坚城,可如何能与成都相比?舍弃成都而就雒城,非智者所为也。”
对于庞羲的拒绝,杨修和司马懿竟然丝毫没有半点讶异和为难。早在来之前,他们就断定庞羲绝对不会轻易接受。
不过既然他们来了,自然也是有所准备的。
司马懿等到庞羲说完之后,这才开口道:“庞公,以您之睿智,不难看出成都虽坚,却已是危城。深陷左幕军重围之中,粮道又为左幕军所威胁,久守必失。且成都城中确实还有粮草积蓄,只是之前所用极靡,如今又能剩下多少?恐怕连今年秋收都未必撑得到吧?”
庞羲脸色极为难看,却没法反驳司马懿半点,因为对方所言俱是实情。
看见庞羲沉默不语,司马懿适时给了杨修一个眼色,后者微微颔首,劝说道:“庞公,此番东撤,于公确实多有损益。”
说到这里,杨修故意停顿了一下,给了庞羲思考的时间。
接着才缓缓继续说道:“我家主公谅及此事,与我等俱言当补偿庞公。”
“补偿?”
庞羲惊讶的问道:“何为补偿?”
“补偿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