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章 子贡赎人,子路受牛 (第3/3页)
“村长,这是知县大人给我四儿的嘉奖信。哈哈,想不到我四儿如今有出息了,得到知县大人的夸赞。”
今日李父总算出了一口气,心情特别的舒畅。
往日因为有李四这么一个不切合实际的儿子头疼,今日则因为有李四这样见义勇为的好儿子高兴。
这人,变化得真快,家里的憎人厌变成讨人爱。
李四得意地说:“村长,阿爹,阿娘,知县大人知道我救了过路的旅客后,高度称赞我的好品德。还特意给我写了一张表扬告示,让大家知道我的好人好事。知县大人还说,李家儿郎好样的,值得其他村的儿郎好好学习。”
这话是李四自个补充道的,不过他坚信孙大人也是这样认为的。
李父李母听到后,哈哈大笑。
村长也难得给李四好脸色,毕竟知县大人的夸赞,李家湾的儿郎也沾光。
杨捕头把李四送回家后,便告辞了。
村长,李父拉扯着不准走,杨捕头便顺势而下,勉为其难地在李家湾吃喝玩乐。
嘿嘿,李家湾的村长不错,会做人。
衙门这边,桂哥儿不解地问:“山哥,为何给李四写嘉奖信?李四救人是救人,但事后要钱要布,不是单纯地救人。”
其实更想说李四并不是纯粹的好人,不应该夸赞。
孙山摇了摇头说,笑着说:“李四有没有救人?”
桂哥儿点了点头。
孙山接着说:“那就行了。甭管他要钱还是要物,总之救人了。好人要有好报,好人救人获得相应的报酬更是应该。”
随后孙山给讲述了“子贡赎人”,“子路受牛”的故事。
孙山笑着说:“李四救人,获得相应的报酬,得到我的赞扬,这是鼓励百姓做好事,好人就应该有好报。”
无欲无求的是圣人,而百姓则是普通人,合理的回报,更能形成良性的循环,推动更多人做好事。
孙山想着等衙门有钱,得要设立个“见义勇为奖”。
不仅给精神嘉奖,还给物资嘉奖。
如今衙门穷,只能写封表扬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