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77章 畏威不怀德,疏离而务实 (第2/3页)
死后,卫拉特内部开始分裂,势力衰退,与大明的冲突急剧减少。
这一时期的态度是赤裸裸的敌对和征服欲望,这一点从也先的‘大元天圣大可汗’的称号就能看出来了。”
“第三阶段,世宗到如今,这一时期,卫拉特分裂成四部,开始西迁,远离了大明的核心统治区。
西迁后的卫拉特四部则忙于内部整合、与哈萨克人战争以及向青藏高原和西域扩张,与明朝的直接军事接触变得很少。
这一时期的态度则是疏离而务实。
但是,去年他们主动联合外喀尔喀、叶尔羌汗国、吐鲁番汗国针对大明,甭管出于什么原因,都可以看出他们对大明的态度。”
“所以,总得来说卫拉特四部从未真正的臣服过大明,短暂的臣服也都是表面臣服实则利用的态度。”
“他们不像草原诸部,草原诸部对大明的态度是畏惧、羡慕与依赖、仇恨、麻木。
畏惧的是明朝军队的‘烧荒’、‘捣巢’等深入草原的军事行动,这会直接摧毁他们的营地和牲畜。
羡慕中原的富庶,高度依赖来自中原的粮食、布匹、铁器等等,没有这些他们很难生活下去,屡次劫掠也是因为这些。
仇恨的大明关闭互市、拒绝贸易,就会支持首领南下抢掠;
麻木的是对于大多数牧民来说,无论是蒙古大汗还是明朝皇帝,都是遥远的统治者。他们首要关心的是牛羊的肥瘦和家人的温饱,而非宏大的政治叙事。
所以,只要让北部草原诸部能吃饱穿暖,适当的军士遏制,他们基本就不会反抗。”
“最重要的一点,北部草原与大明就隔着一条长城,如果归附的草原诸部反叛,大军能直接挥师北上,军需补给等等都不是什么大问题。
而西域的北疆与大明的嘉峪关各种一千五百里以上的茫茫戈壁滩,夏天极端干旱炎热,冬天风大寒冷,缺水,根本无法大规模行军。
等到了这边之后,又得绕行,会极大的消耗时间,所以这边一旦反叛,那后果很严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