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2147章 田富国的烦恼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2147章 田富国的烦恼 (第2/3页)

开发,幸好及时叫停,现在已经建成了全省最大的精细化工基地。

    “经济转型要实打实。”

    田富国的声音陡然提高,看着众人说道:“每个市都要拿出具体方案,明确传统产业升级的时间表、路线图,三个月内报省委。常山市做得不错,把纺织、化工这些老产业做成了优势产业,他们的经验值得推广。一是舍得投入研发,恒通纺织厂引进德国设备花了两个亿,现在产品能卖到欧洲;二是紧盯市场需求,南丰区的草莓搞有机种植,价格翻了五倍还供不应求。”

    说到这里,他喝了一口茶,话锋突然转向城市发展:“城市发展不能只看高楼大厦,要看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有的市搞造城运动,把老城区拆得面目全非,结果新城区没人住,老城区成了废墟,这是典型的政绩工程。冬阳市的棚户区改造就很好,保留了老街区的风貌,还配套建了学校、医院,老百姓满意度超过百分之九十,这才是真正的民生工程。”

    沈青云抬头时,正好对上田富国的目光,那眼神里有肯定,更有期待。

    他想起北关区棚户区改造时,有位八旬老人握着他的手说:“这辈子没盼过住高楼,就想守着老院子晒太阳。”

    现在,改造后的老街区保留了七十多棵老树,老人每天都能在树下喝茶聊天。

    “但发展的前提是清正廉洁。”

    田富国的语气瞬间凝重,桌上的茶杯被震得轻轻晃动,冷冷说道:“今年全省查处县处级以上干部近两百人,其中甚至包括一个市委书记和三个市长,这些人把权力当成了家族企业的提款机。星辉市有个城中村改造项目,市委副书记的侄子成立了家空壳公司,没做任何工程就拿走了三个亿的管理费,老百姓上访三年,被他们压了三年,这就是赤裸裸的腐败!”

    会场里的气氛瞬间变得压抑。

    沈青云想起常山市查处的刘福海案,那些堆在纪委档案室里的受贿账本,每一页都浸透着老百姓的血汗。

    他下意识地地想到了常山市新出台的《领导干部家属从业报备制度》,上周刚在市委常委会上通过,制度里明确规定,领导干部家属不得在其分管领域经商办企业,无论是不是正规的都不行。

    在沈青云看来,哪怕是正规经营,只要有关系在,也会无形当中获取很多便利,索性就干脆一刀切好了。

    “反腐败要坚持一案双查。”

    田富国敲了敲桌子,发出沉闷的声响,目光在众多领导的脸上扫过,淡淡地说道:“不仅要查受贿的,还要查行贿的。不仅要查当事人,还要查分管领导。谁要是敢当保护伞,不管退休多久,照样拉出来问责。省纪委要建立腐败黑名’,对行贿企业实行市场禁入,让他们一处行贿、处处受限。”

    他的目光扫过全场,最后落在年轻干部身上:“年轻干部要扣好廉洁的第一粒扣子。有的同志刚提拔就开始收钱,觉得不拿白不拿,这是自毁前程。常山市开展的廉政家访很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