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9章 重回仰光(二) (第2/3页)
上面决定在唐人街设立一个警察局,人数不超过20人,你们自己看着办。
组建好后,就向市政厅报备。”或许是那根金条的原因,戴维少校多说了几句。
“多谢少校提醒。”说着,李安民又拿了一根金条不动声色地塞进对方兜里。
感受着兜里的沉重感,戴维少校心情很好,走之前又提醒道,“在唐人街范围内,你们可以随意些,但出了唐人街,别去闹事。
上面一些人对你们这些中国人有些不满。”
“多谢戴维少校提醒。”
随即李安民亲自送走了戴维少校一行。
在送走这群英国人和印度人后,李安民的心情还可以。
虽然英国人对华人有些限制,但也不是太过分。
而且唐人街的范围也比之前大了一些。
他大致算了一下,按照英国人现在划分的唐人街范围,大约是长4公里、宽1公里的区域。
这么大的面积,好好规划一下,是能容纳一二十万人、甚至更多的人口。
而仰光华人最多时候也没这么多人。
“李委员,梁经理来了。”
梁经理就是梁友国的三哥,叫梁友福。
在缅甸华人中,梁家的影响力并不小。
两人的父亲梁刚,早年靠跟英国人办银厂发家,后来支持国内革命,在民国初期还一度负责过果党在缅甸的党务。
虽说到了最近十几年,影响力有所下降,但也当过缅甸华侨协会会长。
梁家的基本盘就在腊戍,毕竟之前在腊戍南渡开的银厂。
只是后来日本人来了,这银厂也开不下去了,再后来就被日本人抢了。
如今南渡的银厂等都被志愿队接管,考虑到梁家的影响力以及梁友国也在志愿队担任高层,就从其它地方弥补了梁家。
即便如此,梁家地位也不如从前。
借着南华联合会和志愿队的快速发展,一些华人家族也快速崛起,削弱了以梁家为代表的传统缅甸华人代表的影响力。
要知道在抗战爆发后,缅甸各种华人团体多的是,相互都不服。
但随着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