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
第一千三百一十五章 化外 (第1/3页)
应了一声,王晋武道:“山西那边臣已经安排妥当,陛下不必牵挂。昨天李佑已至京师,臣同他深谈了一番,内阁之事臣也有交代。”
说到这,王晋武停顿了下,对朱慎锥又道:“李佑的能力不差,忠诚更不用说,说起来他也是陛下看着长大的,这点陛下当可放心。不过臣担心的是李佑在军中的威望,而且他这一次入阁接替臣,恐怕军中会有不少人心中不满。”
朱慎锥点点头,王晋武的顾虑是有道理的,其实这一次让李佑入阁说起来也是赶鸭子上架急了些,原本是打算用几年时间慢慢安排的,谁想出了意外呢?
在现在这种情况下,也只有先用李佑了,总不能把吴襄、祖大寿、曹文诏、曹变蛟这些人放进内阁吧?
虽说从军衔来讲,吴襄等人都是金吾将军,而李佑是在确定入阁接替王晋武时候朱慎锥才下旨把他从北洋海军提督调任至京,担任副总参议和京营提督(新军提督)的同时从升的金吾将军。
可问题在于相比李佑的可靠,吴襄等人别说入阁了,就算是外派独领一军朱慎锥都要斟酌一二。
首先吴襄、祖大寿他们本就是辽东将门,曹文诏、曹变蛟当初也在辽东混过。之前因为最早的李成梁缘故辽东将门水深的不行,后来袁崇焕又在辽东搞得乌烟瘴气。
其他的不说,仅从当年孙承宗在辽东花了大力气整顿,也仅只是表面收服这些兵痞罢了。之后崇祯皇帝在拿下袁崇焕时,祖大寿甚至连京师被围攻都不顾直接带兵走人,直接向朝廷表示强烈不满。这样的骄兵悍将,或许打仗没问题,可根本不可能给他们过多的权力,一旦让他们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话,绝非国家幸事。
这也是朱慎锥这些年来一直把吴襄等人按在总参议府的主要原因,虽然吴襄他们的爵位、官职都不低,总参议府如今也基本取代了最初的五军都督府,但只要手里没实际的兵权,而总参议府的主要职责也仅仅只是“参议”就不怕他们翻出浪花来。
此外,这些人的关系错综复杂,相互联姻,往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旦用其中一人,其他人肯定会冒头。用武将牵制文官,在内阁搞平衡是没错,可朱慎锥也绝对不希望武将能真正压过文官,从而占据朝堂的主要地位。
武人干政,向来都是大忌,在文武平衡之间帝王手段是非常必要的。这点不仅是朱慎锥清楚,就连王晋武心里也明白,这也是王晋武在内阁通常在不牵涉军事的政务上不表态的原因,他非常明白自己在内阁的作用,也让朱慎锥对他各位放心。
实际上,还有两个人选比李佑更为合适。一个是周安民,另一个是郑鸿逵。可惜周安民作为皇亲国戚,他根本就没可能入阁,一旦让周安民入阁朝堂必然有大量的反对声音,再加上虽然周安民早就退出了锦衣卫,可他在锦衣卫的履历所有人都清楚,再加上现在的锦衣卫虽不是他直接掌管,可依旧受他影响,谁都不想在内阁中有一个有锦衣卫背景的阁老在。
至于郑鸿逵无论级别和资历都比李佑更合适,而且郑氏集团覆灭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最新网址:wap.4xiaoshuo.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