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 年前年后(下) (第3/3页)
已经开始了全面的春耕,李兆依然在奔走。
十七日,他又来到了城南某个宅院,见到了曾经的熟人、粟特胡商康维。
赵王府舍人罗康已在此等候多时了。甫一见面,他就把事情说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康维携带大量货物和金银来到洛阳,准备参加四月的坊市集中交易。在此之前,他打算把手头的波斯银币尽数换成大梁朝的另一种法币:龙币。
其实市面上流通的实物龙币很少,与他约定兑换的那名洛阳商徒其实是私铸的,成色很差,不过还没来得及完成交易,此人就被洛阳县给逮住了,接着便是绷吊拷讯,顺藤摸瓜牵扯到了康维。
「其实没甚大事。」罗康解释道:「康公尚未去兑换,算不得犯法,洛阳县其实是看他好欺负,想讹点钱罢了。不过,李公最好找一找人,让洛阳县的那帮奸吏熄了敲诈的心思。」
李兆无奈地点了点头,然后用怒其不争的眼神看了康维一眼。
罗康是赵王夫人罗氏的族弟,巴西人。在洛阳人生地不熟,确实只能求到他头上来。
「数日前我收到了信,四月初会有人来洛阳?」李兆看向罗康,问道。
「有,说是要募人。」罗康说道:「其实大王若愿派人去蜀中招募板蛮壮士,花不了几个钱的。」
李兆不置可否。
若一下子招募了许多板蛮去高昌,罗康倒是高兴了,其他人则未必。
但这确实是一条思路,不仅仅是板蛮,蜀中的療人怕是更便宜。
李兆了解过,獠人并不全是愚味之辈。出乎你的意料,他们其实也是男耕女织的社会,只不过被蜀人歧视,不得不躲在山里罢了。
療人还很善于学习,他们百年前织的布一塌糊涂,现在已经相当不错了,质地堪称上佳一一到隋唐时期,獠布成了蜀中的贡品之一,以质地优良著称。
按照信上所说,商队带了价值十五万龟币的各色白银东来,真的惊人!
这笔钱在高昌也就买二十万斛粟一一当然,市面上有没有这么多粟售卖则是另一回事一一但在洛阳,按照最新行情,怕不是可买七十余万斛。
中间没有别的奥秘,就是银子在中原太值钱了一一从历史维度来说,中原王朝越往后,开采出来的铜往往比银多,中国古代固然缺铜,但更缺银子,唐初规定一两白银可换一千铜钱,民间其实可换一千五百左右,但到北宋就变成两千多文了,而在唐初的高昌,价值一两白银的波斯银币至多只能换三百铜钱,银铜比价存在五倍的差距。
赵王让人带来这么多白银,买别的都不划算,就买人最适合。
但如果高昌和大梁是两个国家,显然不可能让你这么买人。
从这个角度来说,万幸赵王颇受天子喜爱,光不限制你买人就是绝大的帮助了。
另外,买人这个说法太难听了。
经过沈家去年的大肆采买,市面上还有多少奴婢真不好说。赵王此番应该称作「招募」,花费其实比单纯地买奴隶是要贵的,盖因奴隶没选择,但百姓可以不去西域,除非你花费重金。
思及此处,李兆都有些期待四月了。
「让康公拿些新奇的礼品出来,犯了事,总得花钱消灾。」李兆又对罗康说道:「我今日就去见陆司隶(司隶校尉陆荣),必无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