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1章 破壁之声 (第3/3页)
员协同工作的模拟场景。
“信标建成后,其强大的在轨推进、能源补给、设备维修及深空通信中转能力,将优先保障参与合作的伙伴国开展月球、火星乃至更深远天体的探测任务需求!我们相信,唯有秉持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理念,汇聚全人类的智慧与力量,才能真正开启星际探索的新纪元!”
“华夏愿与志同道合者,共同执笔书写人类文明的下一个辉煌篇章!”
发布会结束的余音未落,全球舆论已被彻底引爆。
港岛《公报》的标题被诸多媒体直接引用:《旧秩序执炬,试图以封锁划分陆地;新秩序筑梯,志在携手直通星辰。》
而来自世界主要航天国家的初步反应,也迅速通过各种渠道传来。
俄联邦从去年开始,就陆续吃到了来自华盛顿的上千项禁令,如今早就是虱子多了不痒、债多了不愁的情况,根本不用考虑什么后果。
因此,他们的反应也最为迅速。
德米特里·罗戈津在莫斯科通过视频连线对媒体发表声明,毫不掩饰兴奋之情:
“华夏宣布的信标计划,是一个真正具有历史远见和革命性的壮举!这标志着人类太空探索进入了激动人心的新阶段——建立永久性深空门户的阶段!我国航天界对此表示最热烈的祝贺和最坚定的支持!”
他挥舞着手臂,声音洪亮:
“俄方强烈期待并已做好充分准备,深度参与信标的建设!我们提议,由俄方承担核心居住舱或大型实验舱的研制任务,同时我们热切希望成为信标建成后,首批进行长期驻留和开展深度科学研究的伙伴……”
“……”
而相比之下,坛坛罐罐更多的欧洲空间局则有几分瞻前顾后:
“ESA注意到了华夏宣布的宏大而雄心勃勃的信标计划。在地月空间建立永久性基础设施,对于未来的科学探索和深空任务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符合全人类探索太空、增进知识的共同利益。”
ESA局长让·雅克·多尔丹在声明中表示,“将对信标计划的技术细节、合作框架以及其对国际太空合作生态的潜在影响进行全面而认真的评估,并将基于评估结果,探讨在符合共同利益和现有国际义务框架下参与合作的可能性。”
尽管作为整体的表态相对暧昧,但私下里,英国和意大利等欧洲国家的航天部门负责人,均表达了对计划本身技术前瞻性的高度赞赏和浓厚的参与兴趣。
意大利一位高级官员甚至私下表示“这代表了未来”。
然而,来自大西洋彼岸的巨大政治压力,以及欧洲内部的复杂关系,形成了复杂的拉锯。
在公开层面,欧洲主要国家均未立即、明确地表明站队意向,维持着一种谨慎的观望与评估姿态。
反倒是部分西亚国家的响应更为积极。
尤其是没能在空间站方面抢占先机的另外几个国家,纷纷虎视眈眈想要反超沙乌地的航天进度。
早在一年前沙乌地出资建造的“星月号”科研舱就正式接入天宫空间站,成为阿拉伯世界第一个长期在轨驻留的载人航天器。
而王子兼飞行员塔拉勒·本·阿卜杜勒阿齐兹也成为时隔四十年后第二位进入太空的沙乌地公民,并很快刷新了前辈苏尔坦·本·阿卜杜勒的在轨时间记录(一周)。
尽管前后总共为此付出了近二十亿美元的代价,但相比光收钱不干事的国际空间站,华夏方面钱货两讫的效率显然更有保障。
而如今栾文杰再次提出了“参与特定功能舱段研发与对接”的合作方式,自然引来了一大批石油佬的关注——
怎么,谁规定出资研发就不算“参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