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礼法,善恶对错的标准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礼法,善恶对错的标准 (第2/3页)

南北四园,东院为九狮一象迭山园林,景致颇为典雅。

    而南院则是戏台,这个戏台不是唱戏,主要是唱名,松江府院试、乡试、两座大学堂遴选,中秀才、举人、入大学堂的匠人、吏员等都在这里唱名。

    西院则是文祠,就是供奉孔子的地方,缭垣云矗,飞檐翼张,看起来好生的气派。

    而北院则是文溯阁主体建筑所在,高五层,飞檐斗拱,雕梁画栋,打眼看过去,两层之间上下挑沿,东西两面弓形封火墙,这可是王崇古弄出的封火墙,原理和水密舱相似,一旦发生火情,就会落锁,防止火势蔓延到其他房间。

    京师格物院也是类似的弓形封火墙。

    “夫子一生最是注重周礼,按周礼,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夫子从鲁国致仕后,周游列国,论身份,一直是布衣庶人,后人反而给夫子立庙,还立的哪里都是,想来夫子知道了,也是反对的。”朱翊钧站在门前,对着李乐说道。

    “臣惶恐!”李乐吓了一跳,赶忙请罪,自从孔府被陛下掀了之后,朝廷开始提倡百家争鸣,不再仅限于儒学一家,这西院文祠只祭孔子,就非常的犯忌讳了。

    松江知府胡峻德赶忙俯首说道:“陛下容禀,文祠祭祀的是诸子百家,而非夫子一人,还请陛下移步一观。”

    “哦?”朱翊钧看向了新知府胡峻德,面露奇怪,他来之前,可是了解过的,西院文祠里面只有孔子像,至少昨天还是如此。

    “请。”胡峻德不敢多说,领着陛下进了南院,也没在戏台多停留,左转入了西院。

    朱翊钧看完了文祠不住的点头说道:“嗯,不错不错,确实是诸子百家,至圣先师。”

    “昨夜改的?”朱翊钧笑着问道。

    胡峻德擦了擦额头的汗,他有点胖,天气有点热,再加上事发突然,就有些紧张,他赶忙俯首说道:“陛下明鉴,李巡抚昨天过来看过,简单看过,薪裁所出了点乱子,李巡抚就急匆匆的走了。”

    “临行前,巡抚仔细交代,兹事体大要臣仔细再看看,有什么不周全的地方。”

    “这不,臣就发现这文庙少挂了几幅至圣先师的画像,和松江府同僚们连夜,把文庙重新修整了下,不碍观感。”

    李乐忽视了文庙,有了错误,但胡峻德一番话,巧妙的圆了回来。

    李乐的确有所忽视,这是事实,可他是为了百姓,裁薪所代表着陛下最重视的劳资矛盾、最在意的穷民苦力。

    薪裁所可是最近松江府推行的新政,都是为了穷民苦力的生计,巡抚才在忙中出了一点点的纰漏!

    重新修缮,胡峻德不自己揽功,而是把功劳给了所有松江府同僚,不出错,全都是因为同僚们共同努力,才连夜修改,没有耽误今日落成之事。

    这就是官僚,八面玲珑是官员的本能,一番话,能把所有人都照顾到。

    “行,走吧。”朱翊钧颇为温和的说道:“去文溯阁看看。”

    李乐长松了口气,他没注意到的事儿,胡峻德显然注意到了,而且还连夜改了。

    迎检这么大的事儿,多少双眼睛盯着,但凡是犯忌讳的东西出现,就绝对不是忽视,而是刻意为之,任何推脱的理由,都是在诡辩罢了。

    都是大明人,不用装外宾。

    让犯忌讳的东西出现,就是朱翊镠口中的伥鬼,故意做一些恶心人的事儿,来恶心君上,事情不大,计较的话,看起来有些小题大做,不计较,就一直恶心你。

    其实不怪李乐没有恭顺之心,文教七令、民生十条,再加上薪裁所刚刚落成,确实把李乐忙昏头了。

    而且他当然不会觉得有问题,因为他读书的时候,还没有万历维新,那时候,至圣先师就真的只有一个夫子,大明所有的文庙里,都只供奉夫子,李乐只会觉得理当如此。

    陛下提及,李乐心都提到嗓子眼上了,好好的一个文溯阁落成,反倒成了坏事,好在,陛下没有怪罪。

    一进文溯阁,朱翊钧就注意到了两幅画像,一副是伊尹,一副是傅说,这两个都是商朝的臣子。

    商汤伐夏救民,可是古圣之一,连儒家都不会否认商汤,而伊尹是商汤最重要的谋士,在商汤病逝后,伊尹废太甲,让太甲悔过后,把王位还给了太甲,辅弼兴治,让商鼎盛了起来。

    而傅说,是武丁中兴最重要的谋臣,武丁的伯父和父亲在位的时候,殷商就已经非常衰弱了,甚至是有灭亡的可能,在傅说的辅佐下,才完成了中兴。

    “为何是这两位?”朱翊钧站在两幅画像前,有些奇怪的问道。

    “回陛下,伊尹是有莘国君的奴隶,傅说则是傅岩筑墙之奴隶,彼时傅说没有姓氏,得武丁赐姓氏,才有了傅氏。”李乐面色严肃的说道:“二位都是奴隶出身,但都成了国之重臣。”

    “放在文溯阁,则是希望这里可以成为大明的有莘之野与傅岩之地。”

    伊尹和傅说都是奴隶,但他们并不是目不识丁,不明事理之人,相传二人在有莘之野耕种与傅岩之地筑城的时候,在庠和序读了书,明白了道理。

    学、庠、序,是商朝的学校,学分为了右学与瞽宗,和后来的国子监一样,而庠则是思想教育学校,也就是后来的儒学堂,序则是军事教育学校,也就是武学。

    从甲骨文的卜辞记录中看,有不少是与教育相关的卜辞,学制,在商朝的时候已经趋于成熟了,而且连奴隶也有可能接受教育。

    最让士大夫感到难受的是,商朝的学、庠、序教授的内容,有戎、礼、乐、书、数,这几乎和周礼所说的君子六艺几乎一模一样,就是把戎拆为了射和御,就组成了君子六艺。

    这更是商周同源的证据之一。

    更证明来《周礼》是周公个人奋斗的结果,并不是所谓的尧舜禹三代之上的礼法,这对动辄法三代之上的儒学士而言,是神圣性瓦解的证据。

    “有教无类。”朱翊钧抬头看到了文溯阁的匾额。

    伊尹和傅说的画像挂在入门两侧,其实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有教无类。

    文溯阁藏书三十多万卷,其中珍椠善本8万多卷,这里面的藏书,所有非珍椠善本,全都对所有民众开放。

    只要是大明人,都可以走进这里读书,而珍椠善本可以购买抄本,但要等抄书的时间。

    可以外借书籍,但是必须要有抵押物,才能带走,在文溯阁里看书,是完全免费的。

    故意损坏书籍,会被坐罪,轻则劳役,重则流放,放火会被斩首示众,连坐亲族被流放。

    文溯阁,是公共性和开放性兼具的图书馆。

    这并非松江府首创,也不是大明万历维新的新东西,而是宋制。

    宋朝的时候,朝廷设有昭文馆、集贤馆、史馆三馆,对朝中大臣和所有进士开放,可以进入查阅;

    地方上,如资州的聚书楼与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