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1章 着手解剖 (第2/3页)
余晖把工厂的影子拉得很长。张辉手里的笔记本上,张宝德的名字被圈了起来,旁边写满了关键线索——油漆工、白色油漆、借锯条、与陌生男子争执、突然失踪。虽然还未通过 DNA确认,但种种迹象都指向一个结论:张宝德就是那个被分尸丢弃在垃圾房的死者。
他抬头望向工厂的围墙,7月 11日晚上,那个陌生男子就是从这里攀爬逃离,带着罪恶消失在夜色中。张辉握紧拳头,心里暗下决心:一定要找到那个凶手,为张宝德讨回公道,让他的家人知道真相。
回到刑侦支队后,张辉将走访记录整理好,连同张宝德的生物样本一起送往技术科。他知道,DNA比对结果将是确认死者身份的关键,而这也将为后续的侦查工作指明方向。虽然目前还未找到凶手,但锁定疑似死者身份,已经让这起分尸案的侦破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尸体碎块已经运送会刑侦支队做售后解剖。
刑侦支队解剖室的恒温系统将室温稳定在 20℃,但当家具工厂的尸块被送入时,一股混杂着油漆味与腐臭味的气息仍穿透了通风系统,在密闭空间里弥漫开来。张凯戴着双层防毒面具,乳胶手套包裹的指尖轻触装尸块的证物箱——箱内整齐摆放着五块人体组织,分别为右手食指、右侧小腿中段、胸部上段、腹部组织及少量肌肉碎屑,每一块都沾着木屑与白色油漆碎屑,形态因腐败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形。
“先记录尸块基本特征,按发现顺序逐一编号。”张凯的声音透过面具传出,带着轻微的闷响。助理小林早已备好解剖器械,不锈钢托盘上的手术刀、止血钳、组织剪在无影灯下泛着冷光。她将编号“1号”的右手食指放在解剖台上,用标尺测量:“1号尸块为右手食指远节至中节,长度 6.5cm,直径 2.3cm,指腹有明显老茧,厚度约 0.3cm,符合长期体力劳动特征;指甲缝嵌有松木木屑,指甲边缘有新鲜撕裂痕,断裂面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