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章 战利品精算行动 (第2/3页)
志移民的矛盾,结果朱文奎带来的军队里,就有一大堆德意志人。比如今天晚上,按照值班表,在营地巡逻待命的邳州、林州精锐骑兵,有不少就是他们招募的德意志骑士,所以才一直作为官府的脱产常备军主力——因为他们本来就是脱产和半脱产的职业武士。
而塔博尔山那些人,属于胡斯派的下层,一直在反对德意志贵族的统治。朱文奎能带着这帮人去援助胡斯派,说实话都能惊呆很多人了。
而且,在带来一大群德意志友军的情况下,还能让普洛科普那些人,拿自己和波兰人以命换命,来给大军换取更多胜利机会。
要知道,胡斯派武装之前的独立性一直很强,而明军各部平日里也是相互分开、各自负责自己辖区的。严格来说,和之前的封建领主制度,没有特别大的区别。也不知道怎么效果这么离谱的……这样的人打仗能打赢,说实话一点不奇怪。
弗朗西斯是个军人和商人。在他看来,吴王府的思路,并不太难理解。应该就是通过提高领地产出,供养更多的脱产人员,从而把现在各国都很常见的祸患之一、也就是这些四处游荡的破落骑士和职业佣兵组织起来,成为直属于“大领主”、也就是朱文奎本人的常备军。
把这些职业士兵约束起来之后,等于解决了武力最强的匪徒群体,甚至还能把他们的武力转变为维持秩序的力量,让当地会变得更安全,从而更进一步地增加当地的产出量、和贸易繁荣度。
吴王府其实也没有对当地社会结构,进行特别大的改动,但仅仅是这种调整,就带来了巨大改变,形成了一个正向的良性循环。可惜,朱文奎他们是怎么能做到这一点的,佣兵团里的大家也搞不清楚。
当然,他们也不是特别纠结就是了。毕竟,大家也明白,这种政府组织方式,要是都能随便学会,那么意大利也不会碎成这样了……
也是因为这种现状,弗朗西斯团长很清楚,要是完全给手下讲明白了,让这帮老油条知道了自己这边只是“砧板”,而不是计划中突击敌人、首先打进营地的主力,那么他们很可能就会觉得,反正没有先进入敌营劫掠的机会,不如保存一点实力。
敌人不是傻子,相反,按照资料,这些人多次和罗马人交手,各种计谋恐怕都见过。他的指挥要是大家都因此懈怠,然后开始出工不出力,那么真的会出事。轻则导致给敌人的压力不足,导致他们还有多余的机动兵力,没有投入进来;重则可能会导致前线士兵轻敌,觉得十拿九稳,结果在这些意志力超出预料的敌人身上翻车。无论如何,都是需要尽量避免的。
至于他们后面会不会不高兴,这个反而是小事。只要打赢,回头分配战利品的时候,弗朗西斯私下里给他们一人塞点“精神补偿”就行了。毕竟这事儿也不是第一次了,只要给够钱,队长们还得感谢他呢……
目前看来,这个计策对敌人和自己人,效果都很不错。
敌人根本没有意识到,他们跑出来突袭的时候,还留着一批人在继续迂回。现在突然出现状况,一些敌人已经急着回去了。至于他们是去防御和救火的,还是急着把自己的财物先捞出来的,弗朗西斯可说不准。毕竟这一路,波兰人肯定没少抢东西。
而骑兵离开之后,被丢在这里的步兵,就陷入了迷茫。
他们的总指挥应该是希望步兵继续死守这里,最好等到一切都结束,也不要随便乱动。但下级军官和士兵们,对于现在的战况,明显颇为迷茫。
佣兵团第一次出现的时候,大家还能理解,这是一次对营地的突袭,所以应该立刻去组织抵抗。但又来一次意外情况,友军也一声不吭就跑,很多人就不知道怎么办了。前线的一些波兰-立陶宛军官,也开始抽身逃离。而他们消失之后,之前顶着伤亡也在坚持的步兵,终于也受不住了。
大批士兵开始逃离阵线。有些人跟着骑兵和军官,往营地那边跑。还有不少,干脆四散逃走。阵线随之土崩瓦解,而意大利佣兵们也跟着追了过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