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222章 一包火药比一个斯拉夫人贵多了,用弩箭吧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
上一页 进书架 下一页 回目录
    222章 一包火药比一个斯拉夫人贵多了,用弩箭吧 (第2/3页)



    波兰步兵的秩序,肉眼可见地混乱。虽然指挥官们一直在努力维持,但可能是为了赶时间,只要大体上能聚成一“坨”,就急着把他们往前线那边驱赶,一边走,一边整队。免得所有人都堵在营地外,让里头的人都出不来。整个队伍分布在从营区到战场方向的道路上,别说森林这边了,周围各个方向,都根本没有掩护的骑兵和警戒哨,看起来就没来得及对守备工作进行规划和调整。

    这种状态,要是不进攻,大家的军事理论就白学了。

    弗朗西斯团长拿着个本子,借助刚刚蒙蒙亮的天色,开始给队长们分派攻击方向和前后顺序。佣兵团的士兵们则开始展开,面对敌人,拉出一条长长的横队。队长们回去之后,立刻指挥大家走出森林,开始进攻。

    打头阵的是两千多名弩手,他们小跑着上前,进入射程之后,就向敌人倾泻箭雨。

    之前为了跑路方便,他们直接丢掉了自己的塔盾,但就算如此,对射起来,敌人也不是他们的对手。

    波兰-立陶宛军队有浓厚的“东方”风格,军队里弓箭手的比例很高,而且不管是什么兵种,都喜欢额外携带着弓箭作战。所以,横向对比起来,已经算是远程火力比较强大的军队了。

    然而,现在敌人却毫无准备,别说还击了,连他们到底是谁、自己现在应该做什么,都不知道。一些士兵看到森林中突然跑出来打着陌生旗号的人,吓得大喊大叫,还被军官抽了一顿,让他们不要扰乱军心,现在哪有敌人,赶紧整队去前面支援去。

    直到意大利人已经跑到距离他们几百米的地方,开始给弩上弦,才有人发现不对劲,开始招呼步兵转向。不过,让乱哄哄的步兵调整位置,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

    佣兵团的弩手按照章程,在450尺距离第一次站定——按照郭康推广的“自然哲学标准单位组”,大概就是150米。在这里,他们最后校准了一下钢弩,然后进行齐射。

    意大利弩的一直以制作精良著称,哪怕紫帐汗国带来了火枪和东方弩,这种弩箭也没有消失,只是进行了改造。目前最大的变化,是大家普遍开始使用东方式弩机,取代了原本那个长长的杠杆。

    按照佣兵将领们的观点,新弩机在保证性能的同时,还提高了灵敏度,在击发的时候干扰更少,有助于射准。弩的形状也可以改变,能够从之前的一条直线换成弧线,节约了一大截空间,还更有利于握持了。对于行军携带,非常有帮助。因此,很快就在大家的推广下传播开。

    至于东方式的弓身,反而没有那么受欢迎。因为当地缺乏足够的原料,也没有那么多掌握技能的工匠,导致弓身的价格压不下去。在意大利,弩的使用者主要是城市市民,他们也没有那么多钱,去君士坦丁堡采购昂贵的东方式强弓。本土的钢弩虽然费劲一点,但用起来效果也差别不大,保养容易还省钱,所以反而卖的更多。

    队伍里的弩手,其实就是他们的标准步兵——这些人并非不能近身格斗,相反,他们也是维持战线的主要力量。弩手在射箭时,队列会相对比较疏松,但敌人只要近前,也可以立刻收紧队形,用携带的冷兵器开始格斗。

    尤其是前排那些步兵,几乎普及了上身板甲,铠甲质量可能比大部分骑士都好。作为弗朗西斯团长的嫡系手下和骨干力量之一,他们的饮食也维持的不错。

    按威尼斯和那不勒斯的标准,常备佣兵食物包括大麦,小麦,面包,干饼作为主食;橄榄油,醋,奶酪,糖,胡椒,番红花,蜂蜜作为调料;猪颈肉,猪肋排,猪里脊肉,羊肉,火腿肉,腌鳗鱼,腌蟹等众多肉类;以及豆子等蔬菜、乃至本地、甚至从东罗马进口的酒,等等。可以说,不但没有饿肚子的问题,甚至吃的比不少贵族都丰富。足够的营养加上长期训练,让他们在肉搏时,也不会多么吃亏。

    看到这些人放箭,然后前进,波兰军队里的斯拉夫步兵,都已经开始动摇——他们远远看去,只见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